山东大学自行车协会论坛

标题: 兄弟们 学学刹车吧 很容易的 和摔车的难度差不多 但不疼:) [打印本页]

作者: 龙飞翔    时间: 2010-5-26 17:56
标题: 兄弟们 学学刹车吧 很容易的 和摔车的难度差不多 但不疼:)
本帖最后由 丹羽猫猫 于 2010-10-31 13:25 编辑

学学如何使用你的刹车吧,真的不难,而且很有效的。能避免大多数时候的摔车事故。

详见如下网址,不明白的留言问我。


http://bbs.casdu.net/viewthread.php?tid=327&extra=page%3D3


这个帖子的主要目的是教会你如何急停和急停时如何避免摔车的。平时骑车,怎么刹车都可以,但关键时候,如果没有好的习惯,就会摔得很璀璨,所以,重在平时养成的好习惯。正所谓,功夫在外头。
作者: 翠翠    时间: 2010-5-26 19:49
我经常是先用后刹刹死,然后再加上前刹,感觉这样刹车效果比较好,有的时候也会一起刹死。。。点刹基本不用。。。
不过侧翻是怎么回事?好像从来没遇到过。。。
作者: 杨晓霆    时间: 2010-5-26 22:11
有机会试试点刹
作者: 李锴鑫    时间: 2010-5-26 22:17
和 崔炜的刹车习惯相同那~
作者: 吕孟霖    时间: 2010-5-26 23:00
一直点刹……
作者: 欧荣奇    时间: 2010-5-26 23:05
我习惯比较特别 基本是只用前刹 只有紧急情况或者前刹不够的时候 才会用后刹 不喜欢啥后刹突然摇摆的感觉
作者: 健身不求人    时间: 2010-5-26 23:49
后刹用好的话,是不会有摇摆的
作者: 兰海东    时间: 2010-5-27 19:25
龙哥那个帖子半年前看过,看完就跑到地下车库练了一个星期。
后轮抱死然后再拉前闸,效果并不是最好的。效果最好的是只用前闸,到刹车力刚刚让后轮悬浮的时候距离是最短的,但是这个。。。。太难了
前轮抱死,在地面不是特别滑的情况下,效果应该是前空翻吧?

后闸一般无所谓,前闸我是线性加力一直加到100%,在重心后移的配合下翻不过去的。我感觉正空翻都是突然大力刹车造成的,就是说,手上的力道一下子就加到75%以上,这样做刹车效果比较值得怀疑,而且空翻可能性很大,但是即使是很快速的线性加力,也很难造成翻车。

以前的770,刹车力道很大,但是因为叉子长,角度高,把也高,我折腾了那么长时间,只有一次在地下车库练习的时候前空翻的经验。但是骑别人的车子,比如赵金鹏以前的ATX 7,他那个车角度和车把都要低不少,结果刚换过来5分钟我就翻过去了。。。
所以,前刹翻车还和坐姿、车的角度、车把的高度有关系,龙哥的大叉子想来是很难翻过去的~

另外,拿FCR的刹车块来说,虽然这个刹车块大力刹车的时候可以当铃铛使,但是有个好处:刹车力道足够大的前提下也不会抱死。北京比赛的时候我骑的770换了套Avid 7 的V刹,从来没出现过意外抱死的情况(下山的时候原装刹车经常把后轮意外抱死了),刹车效果还很好~嘿嘿。
作者: due    时间: 2010-5-27 22:33
我为虾米不会点刹呢?
作者: 丹羽猫猫    时间: 2010-6-1 18:06
。。。。我觉得还好啦。。。。
我还能刹住呢。。。虽然不知道啥时候就该换闸片了。。。。
作者: 赵虔    时间: 2013-11-4 14:32
本帖最后由 赵虔 于 2013-11-4 15:06 编辑

我总是以前刹为主。有没有一样的啊
回复 25楼 张旭:谢谢师兄指导,我注意一下
作者: 张旭    时间: 2013-11-4 14:44
回复 24# 赵虔


   紧急情况一般都是前后一起刹,刹车效果最好。下怪坡的时候是半捏后刹,点捏前刹。前刹的刹车效果好,但没有后刹的辅助,也达不到最好的刹车效果。
   具体的话分路况啊。比如很滑的地方,就会前刹多一点,因为死捏后刹会抱死漂移,容易出危险。

   其实,刹车永远是跟“提前注意”和“身体上的动作”联系在一起的。提前注意前方情况是前提,刹车时重心后移和降低都是刹车时候需要注意的。
   (在龙哥的帖子里卖弄了…………)
作者: 龙飞翔    时间: 2013-11-29 11:45
回复 24# 赵虔


    前刹控速是对的 因为前刹不会侧滑,但使用难度略高。山地车上的后刹车,本意是用来甩尾过弯和辅助控速的。但我们山地车主要跑公路,所以后刹效果会强一些,但也不会瞬间停住。
作者: 龙飞翔    时间: 2013-11-29 11:46
回复 25# 张旭


    不要点刹 效果不好 你去光滑的地面上 骑十几的速度 试试就知道了。




欢迎光临 山东大学自行车协会论坛 (http://bbs.casdu.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