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自行车协会论坛
标题:
我们依然怀揣梦想——轮语创刊语及各项说明
[打印本页]
作者:
neck
时间:
2010-12-5 20:04
标题:
我们依然怀揣梦想——轮语创刊语及各项说明
车协内部刊物——《轮语》创刊语及各项说明(因愿与广大会员分享,特放置于此区,请管理员和版主勿移动至政务院)
我们依然怀揣梦想
车协内刊《轮语》创刊语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样一份刊物不是机关党报,不是传达颂扬车协管理层的精神指示;这样一份刊物也不是议会政治的产物,不是会员们给管理层督促监管的武器。
我们
希望,激发每一个有思想的灵魂,给有梦想有志向爱思考的人一片伸展的空间,给偶然所得的脑中闪光变成车协前进脚步的机会
。
辟一方热土,
广开言路,兼容并包
。愿为车协的进一步发展尽一份力量。
希望广大会员甚至是非会员踊跃投稿,让你们的思想动起来,不要怕自己的想法不够完善、全面、看上去那么顺眼,不要让自己的智慧荒废。或许教育告诉我们世间只可以有一种声音是对的,但是社会进步的黄金时期往往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属于我们自己的协会,要有我们自己的意见、讨论甚至争吵。
曾经,我们一无所有,毫不起眼,但我们的前辈顶住各种压力,坚持自己的梦想,坚持探索、实践;今天我们有了太多太多,可是谁还那么认真于当初远大的目标,谁还勇敢去触及未知的宝藏?是懒惰,是淡忘?是没有压力、没有平台?
想想那厚重的车协故事,想想那感人的车协精神,想想那曾有过的澎湃你内心的愿望,我们相信我们依然怀揣梦想。
作者:
neck
时间:
2010-12-5 20:07
思想源泉
长期以来协会需要理事会,其实需要的是思想,是热爱,是愿景,是进取心。现有体制下,理事会有却有无源之水的危机。
本身寄予厚望的论坛,在几代管理员的辛勤耕耘后曾经思想荟萃,但它在提供协会进步之源方面似乎越来越需要一个专门的替代者。此时创这个刊物,是希望会员了解协会,更投身思考。
昨晚跟老谭提了一句办这个刊物,可以说一拍即合,今天决定再难也要办下去。
老谭说的:办成一个协会的思想阵地。
我们想要的文章
1.研究型的文章,这类文章突出研究性质,有一个课题,可以就大的方向,也可就小的方面阐述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独立思考,要求提出论点论据有一定说服力。比如封畅在此文18楼的回帖
http://bbs.casdu.cn/redirect.ph ... ptid=1454&pid=13404
就有潜力发表,当然想发表还需要有清晰的结果和整理过程。
再例如
http://bbs.casdu.cn/viewthread.php?tid=4753
2.议论性文章:这类文章有个人风格,议论性很强,多是一些对协会的看法,谈及发展的方向,没有具体深入的研究内容,但是源于实践,有感染力,有启发性。例如
http://bbs.casdu.cn/viewthread.php?tid=267
http://bbs.casdu.cn/viewthread.php?tid=862
新老会员都鼓励投稿第一类,第二类也非常欢迎,若有不属于此二类的,只要有关车协发展,也可投稿。
可以推荐其他人的文章。
本刊立场独立,只关注文章本身的营养是否丰富。独立思考,认真研究的文章将获得青睐。
发表机制
借鉴科学论文的发表规则,设立编辑和审稿委员会。
由编辑收稿,去掉作者个人信息,随机选择两位审稿人审稿,回复意见再经过编辑返回作者手中修改,审稿通过即可发表。编辑对作者信息保密。
暂未通过的文章可由审稿人给出书面意见,作者做修改复审,通过这种方式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学习。过程中作者和审稿人之间并不直接对话,而是隐藏个人信息通过编辑转达交流意见。
盲审机制有三点考虑:一是保证发表文章的水准,而不受任何文章本身以外的因素影响,这也保证了作者发表意见的公平性;二是激励大家都说话,锐意进取,实事求是;三是保证作者的独立思考,而不是面对面接受审稿人潜在干预。
总之,审稿过程只对文不对人。但这个过程是双方交流、提高的过程。
作者:
neck
时间:
2010-12-5 20:09
本帖最后由 neck 于 2010-12-7 23:15 编辑
具体发行事宜(暂定)
刊物名称
:轮语 (由兰海东提议)
发行时间
:每年共六期,发行时间依次为3,4,5,9,10,11月的最后一天
版面规模
:A3纸张大小,黑白打印一张,按文章数定版面数量,暂行8版
收稿邮箱
:
casdu2004@163.com
(注意此邮箱地址,不是车协公邮!)
发稿时间
任何时间都可以向投稿邮箱投稿,审稿通过的于当期发表。
审稿直至发表过程
1.编辑在收到稿件后两天内去掉个人信息,讲稿件随机发给2名审稿人审稿。审稿人在三天内附上意见发还给编辑,审稿人均打分A者直接发表,非全部为A则需返回作者处理。复审程序同初审。
2.审稿意见有以下四种等级:
A.认为符合要求,同意发表
B.认为需做完善和调整,审稿人列明修改建议,请作者修改
C.认为需做较大调整,或要求作者做进一步研究,审稿人列明修改意见,并且作者在10天后才可递交修改后稿件复审
D.认为该文研究阐述的内容不宜进行下去,不再予以复审
3.由于设立两名审稿人独立审阅,独立给出意见。所以会出现打分不同情况。两名审稿人打分的组合效果如下:
[attach]11357[/attach]
审稿人意见不统一,但是按照上表属于B,C档的,修改稿件与审稿意见分别对应。比如,就是你第二次复审有一名审稿人打分B,另一名打分A,则作者做修改后交给打分为B的审稿人进行第三次复审。
按上表属于Q档的,编辑可以提议审稿人之间联系,进行商讨,形式不限,指导给出共同意见。
4.作者对审稿意见有异议,或审稿人认为自己不适合审阅此稿,可以向编辑申请更换审稿人。
5.整个过程审稿人之间除Q档情况外不进行沟通。整个过程审稿人与作者只通过编辑进行书面形式的沟通,双方不交换个人信息。
只有编辑在其中清楚每篇文章及每条意见的出处。编辑需记录每篇文章的审阅修改的路径,供阶段性汇报。编辑需向审稿人提供稿件修改次数和是否更换审稿人的报告。编辑还负责阅读每篇文章,防止得D文章改换题目投稿,也防止得C文章在经过粗加工后在短期内反复递申(按规定应在10天之后再提交复审),影响审稿工作进度。
定稿及出版时间
发行月的27号之前定稿。这部分由编辑负责,可能会出现稿件不够的情况,这就需要编辑在论坛找寻更多优秀文章交给审稿者审稿。
定稿后进行排版印刷(相应月最后一天印刷出来送到各校区),各校区发放给新老会员传阅。
作者:
neck
时间:
2010-12-5 20:09
本帖最后由 neck 于 2010-12-9 21:12 编辑
有关《轮语》的各种建议和疑问解答
黄凤跃建议设立邮箱,使人们畅所欲言,想说什么就写邮件,大家也都看得到。
答:目前的想法认为邮箱并不是有效的启发思考的手段,现在很多宣传进步思想的人在利用微博等方式传播自己的认识,但是这种责任轻而结构松散的方式往往陷入大家对议题的讨论忠诚度不高,不经过证明的事情洪水般传播和真实原本的内容被广泛歪曲等等弊端,看不到核心的人群,也看不到核心的理念。
做内刊是有一批定期的常规化的工作,加上编辑部主动的工作,希望可以真实有效地不偏离既定目标地运行下去。
杨爽云建议有主导思想地去组织内刊编写,让它为车协工作服务。
答:这个事情和我们的初衷是背离的。大家可能一直以来在大家都要学习贯彻一种声音,要无条件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环境中成长,所以忧虑广开言路会导致混乱。我想每个人都是有智慧的,让人人的智慧自由安心地发挥,利于大家的成长,也更能让大家看清真理,让大家自身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只有自身理解了车协的各种为什么,而不是受教于应该如何,才能更好地帮助大家去进一步思考,让大家的才能充分施展出来。
大家普遍担忧的门槛太高,令投稿人望而生畏的问题。
答:1.不是为了创造一份好刊物而创刊物,而是为了车协的发展,所以门槛设置还是根据何种门槛能够促进大家既踊跃而又深入地思考来设定,如果各位主席团的都望而生畏,那这份刊物就走入歧途了。大家不要怕投稿。
2.大家应该能看出其中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审稿,而审稿就是增进沟通,加深讨论,相互促进提高的一个过程。这个刊物的意义既然与那些发展性工作有类似之处,那么我们所设想的工作方式也就为了这个目的而服务。欢迎大家抱着一个良好的心愿与心态参与,我想我们都会有收获。
所以,大家多参与就是最好的事情了。
作者:
封畅
时间:
2010-12-6 12:40
很好,昨天晚上我还琢磨过这事,车协越来越大,原来的管理水平已经不能应对现在的复杂情况,我们需要用有针对性的研究来优化车协管理水平,这份刊物出现的正是时候。去年做过调查,数据还放在那里没有拿出报告来。今年更是没有动静了,希望这个刊物的出现能促使我们做更多的事情。
作者:
刘潜
时间:
2010-12-6 16:21
期待ing....:onion17
作者:
李波
时间:
2010-12-6 16:55
没有思想的组织,面临的将只会是固守传统,无力破茧,一步步走向僵化吧。。真心希望能够真正的办下去。。。
作者:
ωǒ洪圓
时间:
2010-12-6 22:26
这个是个好主意,这个也是我们更加强大的又一明证,目前想法是有了,但是现在要看看怎么实施起来了,
关于这个刊物的话,最好弄成月刊,开始的话,或许我们做的不是很好,但是慢慢的,随着经验的丰富,我们就做的更好的了,再把它做的正式起来,比喻说刊物的话可以分几个部分,与骑迹感想啊,单车或骑行知识介绍啊,车协发展建议啊,车协的看法啊,加入车协的各种感想啊,这个都是很好的,
力顶
作者:
封畅
时间:
2010-12-7 13:17
月刊啊?我以为做成年刊呢。我觉得咱们现在的水平一年也难凑起一本能称得上“思想阵地”的刊物,不如第一年多约稿,出一本内容都是论文,水平能让人惊喜的,然后寄给全国车协,顺便向他们约稿,如果反响好的话,以后稿件来源也有了,等稿子多了可以改成半年刊,季刊,甚至月刊。至于抒发感情的文章,可以多出几期《骑迹》,毕竟那种文章乐意看的人也多,可以在学校里发。
作者:
neck
时间:
2010-12-7 19:33
回复
9#
封畅
年刊就怕不了了之,你想一年后咱们在干什么……而且年刊到底能被阅读多深,讨论的问题有没有后续的研究等等都怕虎头蛇尾。
我本来想双月刊,老谭是想鼓励多发,半月出。我们商量了一下,每学期3期,一次就4、5篇文章。可以转载,可以就很小的方面,例如修刹车、例如爬坡。
我也心里很没底,想先不遗余力把大家的讨论热情提起来,然后在审稿方面多下下工夫,尽量确立住此刊的风格和文章水准,做样本。
在每期很少文章的基础上,编辑部再组织年刊总结、专题研讨等活动。
作者:
harrith
时间:
2010-12-7 21:27
回复
10#
neck
每学期只有三期会不会有点少?
这两天时间有点紧,一直没有长时间做下来回复,最后还是想一点一点探讨吧。
我觉得这样的东西最好是由退出主席团的老会员组成编委会独立领导编写,由宣传部负责排版发行等形式上的东西,由编委会负责组成审稿人挑选。盲审确实是最合适的方法。
作者:
neck
时间:
2010-12-7 21:35
本帖最后由 neck 于 2010-12-7 21:50 编辑
回复
11#
harrith
有觉得少的有觉得多的。我想要求审稿——修改这一过程工作量大一些,作者本身的写作工作量也大一些(不一定体现在字数,而体现在材料的准备、讨论、思考等发面),这样上了刊物发表的都是富含思考的。
至于你说的老会员领导编写。第一老会员离车协比较远,难以了解情况,第二本刊是想激发大家的思考,激发车协中最有活力、离当前一线工作最近的人的思考,而不是请老会员继续当各种保姆。
作者:
harrith
时间:
2010-12-7 21:55
回复
12#
neck
首先第一个,我觉得由三四个老会员组成这么各机构的话不会离协会太远的;第二个,并不是说由老老会员来写稿或者怎么着的,是由老会员来审稿,稿子的主力仍然是大一大二的会员
作者:
兰海东
时间:
2010-12-7 21:58
头大的就是出刊频率这个事。。。出得太快稿子太少没分量,出得太慢缺乏及时性不利于讨论。我觉得3期差不多,不过要是反响好的话倒是不妨多出几期。
然后就是反馈。创刊号之后,每期都应该有对上期文章的思考、反馈、辩论专区,这些东西连贯起来,可以形成一个清晰的思路。而且还可以每期出个辩题诱导大家去思考,个人认为,这个内刊,要有连续性,要展示出一个思维轨迹,有利于进步。
作者:
兰海东
时间:
2010-12-7 22:00
回复
13#
harrith
干嘛非得让老会员审稿呢?
作者:
harrith
时间:
2010-12-7 22:13
本帖最后由 harrith 于 2010-12-7 22:15 编辑
回复
15#
兰海东
首先顶一下反馈的意见啊~不过话说回来我们这么做是不是放弃论坛了?论坛现在是歪了,但是还没到放弃的地步吧……可以把反馈放在论坛
为什么由老老会员来审稿?因为这个期刊的期盼:不要成为主席团政策的宣传阵地。真正的思想天空的报纸,都不是官方媒体。并不是主席团推卸责任,懒于思考(这是当下的问题,但不在本问题讨论之内),而是希望这个期刊能成为激发主席团与整个协会思考的刊物,是独立的审视协会的思想的目光。主席团审主席团的稿,感觉有失效果。
作者:
兰海东
时间:
2010-12-7 22:38
回复
16#
harrith
反馈放在论坛上那内刊就没意思了。论坛与内刊有本质的区别。论坛是个很随意的地方,如果讨论这些东西不仅容易流俗,而且经常不了了之。创立内刊的目的是开辟一个清新的空间让大家去积极思考,我认为这个空间比较理想的状况是个线性空间(笑。。。),就是说,内刊基本的思路能在这个空间延续下去,具有连续性,让我们的思维和工作都能做到有始有终。
老老会员审稿我还是觉得这东西有点矫情,我相信咱们主席团。
作者:
neck
时间:
2010-12-7 22:49
go on go on
你们继续,现在就稍有点内刊风格了,不过想好了再说
作者:
harrith
时间:
2010-12-7 23:16
回复
18#
neck
回复
17#
兰海东
我觉得要解决反馈放哪的问题就是内刊与论坛关系的问题。说实话,读老大写的创刊语,真有点内刊像是论坛的延伸的感觉。现在论坛不能完全的尽自己的职能,本来应该是随意与严肃都有的地方,现在成了个很随意的地方,如果这样初期整顿没有效果就听之任之的话,感觉很心疼。与其内刊取代论坛的部分职能,不如由论坛内部的反省来恢复往日的风采,而内刊去做论坛不做的事情。论坛的整顿确实是有些搁浅,我觉得只是大家没找到感觉(我的真实感受),以及内容还没有整合完全,如果由内刊暂时代行其部分职能的话可以,不过内刊长久发展方向是什么呢?
求帮我理一理论坛和内刊的关系,我那天先走了,之前也没讨论过,个人确实比较纠结,求助……
作者:
neck
时间:
2010-12-7 23:32
回复
19#
harrith
希望能仔细研读帖子,我发主题一般反复修改几天。在文章水准,文章内容,创刊目的等方面均作出了严格约定,此刊的定义和初衷更加纯粹。可以说创刊初衷是取了一部分论坛的初衷,并提出了远远高于以往车协各种论坛及出版物的目标和要求,希望大家能写出不拘于立场不畏立言的东西,更要能写出经过大量工作之后的观点和论证过程,这都是论坛的所谓正规化严肃化所难以达到的要求。这一点我将在4楼答疑中继续阐述。
还有我在创刊语中提到理事会,希望你们能够从这一方面思考本刊创立的另一大初衷。再给个关键词提示,你们现在的“发展性工作组”以及“审稿过程”。
至于你说的老老会员领导编写的问题,你在两楼的说法有些不同。我在这里就直接说我们的意思,在创刊初期,老老会员组成审稿委员会,然后这个委员会不断通过公开竞聘换血。
希望看到你更进一步的讨论,这个刊物的方方面面大家一定要搞清楚,清晰明了了就不怕没有后文,不怕办起来走偏。不怕大家提意见提疑问,就怕大家一片和谐的声音,贸然拥护其实不解其意。
作者:
兰海东
时间:
2010-12-7 23:49
本帖最后由 兰海东 于 2010-12-7 23:58 编辑
回复
19#
harrith
我认为,论坛本身在形式上有先天的缺陷,请看看二楼“思想源泉”这部分,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思想,是热爱,是愿景,是进取心。而论坛在聚集了一定的人气以后,不可避免地要水一下。就我个人泡论坛的经历而言,pcauto、penbbs、水木清华都经历过这么个阶段,chinabike初期也是有大量的技术好贴,但是现在该水还是水。
所以论坛一旦发展壮大必然要出现功能分化,论坛必须出现严肃讨论的部分和专门供人灌水的部分,个人认为做得比较好的一个是penbbs,中国钢笔论坛(
www.penbbs.com
),这几个版主我都比较熟悉,他们还是在尽全力搞一个文化沙龙而不是深水潭。但是须知,这样的功能分化会带给管理员巨大的压力,而且就目前状况来看我们的管理员每年换届达不到稳定管理的要求。所以论坛功能分区很难维持稳定,这样不利于车协发展。更何况,由于学校网络环境的不稳定,论坛人气大受打击,为什么不能用一个更加稳定的方式来实现这个功能呢?
而且,内刊比论坛其实是更能诱发思考的愿望的。内刊在形式上也有先天优势。一直以来让新会员上论坛都是个老大难,但是内刊人手一份发下去就是了,阅读深度是要远远胜于论坛的。
换个思路,如果我们把内刊搞成了,论坛是不是可以换个思路整顿?一方面老帖的整理不要停(事实上目前已经停滞不前了。。。),另一方面可以鼓励新会员们更加活跃地畅所欲言。我知道你担心论坛失去这部分职能之后会沦落成水潭,但是会刊是高标准的,这就决定了论坛和会刊是互补关系。论坛的路怎么走,再另行讨论吧
个人拙见。
作者:
neck
时间:
2010-12-8 09:36
本帖最后由 neck 于 2010-12-8 09:57 编辑
回复
21#
兰海东
海东想法有些和我们一致,论坛整顿大家想好了吗?我觉得现在缺的不是人而是“作者”,缺的不是活跃而是讨论的氛围。
原来的老帖子从立意、思考、观察到写出来,是下大力气的。
甚至,当年一个帖的写作、修改时间超过了现在有些人在论坛上写500个帖的时间,原来管理员给大家删除重复发帖、修改错字、转区、劝大家一百个回复在一个帖里集中发完的时间就远远超过了那个发帖人自身的写作时间,一个有用的老帖子写作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后来N年内所有阅读者的阅读时间。大量的不负责任的、不成句的帖子把精华深深地埋起来,并且死死地按在底层。做管理员的时候每天都要挖掘顶贴,可是还是会被水帖迅速掩盖下去。
可是几乎所有字都写不对、拒绝多思考两秒钟的作者们都不以为然。当他们的帖子没有人看,没有人回甚至随便被外楼时,大喊大叫。可是他们不知道他们无视了多少内容,并通过可笑的说辞让很多曾经作品旺盛的老辈作者对论坛敬而远之。
如果论坛想按张宇喆的意思或者按照兰海东所说的钢笔论坛的特点恢复起来,我想必须要有2名以上的资深管理员,在参与协会各项事务的基础上(保证对协会的理解程度)每天保持在线6小时,不是挂机6小时,是用来管理帖子的时间6小时。你可以每天去看论坛管理统计,如果两名以上管理员或多名版主的管理统计超过了每天的发帖量,我想这些是有可能的。可是现在的不少版主管理员都不知道自己能做哪几项事务不是吗?对管理操作和后台一无所知,更不要说修改整个论坛的主题专题了。现在,从FTP或者论坛偶然翻到一点曾经车协上下全都看的东西就成了英雄了,不是吗。
说这些绝不是牢骚,更不是对新人们(包括这几年每一届的新人)破坏论坛原有水平的不满,存在就有一定合理性。这是一种对论坛功能现状的感悟,上面说的现象和人我都没有以贬的意思来说,如果说感觉我们一些人的心血白费了,那更多的或许是论坛的特点决定了我们的心血白费。
论坛成长了3年半了,它存在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它的功能和未来有待重新思考。
做刊物的初衷是呼唤思想,呼唤锐气,呼唤斗志。论坛的风格继续由大家努力去塑造,轻松不失浓情,或许也很好罢?这两个事务并不矛盾。
宇喆觉得心疼我很感动,不过并不是我们就不心疼,想一个点子就把论坛扔掉了,毕竟曾经为这个论坛工作过那么多日夜,毕竟这一切都源于爱车协。
作者:
sd_ren
时间:
2010-12-8 12:24
不错啊,车协又向前迈出一步。建议搞个电子版挂在论坛上。
作者:
ωǒ洪圓
时间:
2010-12-8 18:32
回复
22#
neck
看到了大家说的这么多,我也说一下我的想法,关于论坛和内刊的存在,其实我们可以化解开来,并不矛盾,内刊作为论坛的一种延伸,作为一种总结,作为论坛精华的一种提炼,但是相反论坛和论坛相比,更具有一种优势,毕竟它是依靠网络的,传递消息快,传递的信息量大,还有一点内刊也有他的局限性,如每月才发一次,传递的信息量少,还有毕竟内刊的版面有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的了文章,这样的话岂不是哪个人想说点什么,而没有好的文采,岂不是还说不了的,还有对于以后内看上的文章的各种想法还是得靠论坛来反馈出来,这个是毋庸置疑的,目前想到的就是这么多,我个人认为论坛还是得认真办下去,认真向新会员贯彻下去,灌输这个思想,论坛是干嘛的,所以我认为现在大家在讨论的不应该是内刊和论坛的关系,而是详尽内刊的各种创作流程,
作者:
秦晓红
时间:
2010-12-8 18:38
对于一开始稿件可能不足的情况 可不可以向新老会员约稿让一些抱有观望态度的会员们真正了解月刊的稿子氛围等 或者在每期预留一个版块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问题供大家思考 有针对性发稿循序渐进 先把思考的氛围带起来。。。
作者:
neck
时间:
2010-12-8 22:01
本帖最后由 neck 于 2010-12-8 22:14 编辑
回洪园,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你的想法我估计和海东还有我是差不多路子的。论坛内刊两者各有长短。
回晓红,正如你说的,稿件的数量质量是关键问题,首要不放心的就是这个。不仅要约稿,还准备和大家中的一部分人做深入沟通,聊稿子的创作问题。当然这个不可避免的会对独立性有影响。但是风气之开,总是有一些特殊时期的。我们尽量做好独立性,只启发不多掺和。
作者:
卢凯
时间:
2010-12-8 22:47
期待电子版~
作者:
龚河卿
时间:
2010-12-8 23:44
内刊的很多问题可以拿到主席团大会来专门讨论
还有它本身是否要像论坛一样很多子版块分的非常清楚?
另外关于投稿的问题最开始可以是每个部门的总结及工作遇到的障碍和总结一类
作者:
谭洁
时间:
2010-12-9 10:51
回复
28#
龚河卿
还是多看看赵博前面几楼吧,好好理解一下。内刊的定位较高,目的在于广开言路,鼓励想法和研究。严格保证质量的话,一个月能发表的文章应该不会很多,所以没必要对内刊再那么细致的分版块了。可以说内刊上的文章有一个很严格的标准就是经过推敲研究的,我们是希望这个内刊再协会带出一种研究深入的风气来。现在也有很多想法,但是几乎都浅尝辄止,缺乏深入的想法和研究。
对于你说的工作总结,我觉得要是就只说说这学期工作,没有很深入的总结和研究就没有必要发在内刊上了,发在论坛上就足矣。比如说你主管的是外联工作,要是你能找上几个人形成小组一起研究一下外联的意义,方法,能收集一些资料分析一下其他组织如何拉外联,能够收集全国高校车协拉外联的情况和经验,能够在充分研究和思考下形成的一份研究报告和总结,我觉得是最适合发表的,这就是我们理想中的研究型文章。对于议论型文章也不是谁有个想法,然后随便写几句就能发表,还是需要作者能够有独立思考分析后形成的文章,这两类文章一是能够使协会能够形成一种踊跃思考,踊跃研究的氛围,另一方面这些文章就是我们协会的财富,可以为协会的发展提供很大帮助。
当然,可能这些有些理想化,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帖子数量不够的情况,刚开始运行阶段我们大力鼓励发稿,稿件类型会放松。随着内刊的正规化,我们相信稿件的数量和水平都会越来越高。这个内刊的关键在于稿子的数量和质量,而稿件的保证就是主席团,所以主席团就是内刊能否发行的关键,主席团一定要起到带头作用把新会员带起来写稿讨论研究,要是主席团的面貌还是没有改变,没有思考研究,那么新会员也不会做到这一点吧,那么到那时内刊要办下去就有些举步维艰了。所以还是希望主席团的能够彻底明白这个事,能够彻底响应内刊,能够写出更多高水平的稿子。
回洪园
有一点要解释一下,内刊稿子的选取和文采没有关系。审稿者只关心这篇稿子有没有独立思考,有没有细致分析研究,所以文采不会成为稿子能否发表的因素。那纯记录性文章和抒情性文章适合在论坛发表(这类文章可能会需要文采),不适合在内刊发表。
最后想说的是内刊切忌不能走向以下两种情况:
1:内刊发展成为协会向外宣传的工具。
2:内刊发展为主席团统一思想的工具,然后里面的文章尽是一些迎合主席团口味的文章。
作者:
neck
时间:
2010-12-9 21:09
4楼有更新,而且每一楼的讨论都很有用,希望大家多看看
作者:
黄凤跃
时间:
2010-12-9 22:56
本帖最后由 黄凤跃 于 2010-12-10 22:42 编辑
问题:最近我在论坛上看到一篇关于摔车的帖子,但不知道为什么上面的很多图片都给没了,所以我直接在百度上找照片替代,然后再结合我们车协的一些摔车经历。这类文章行不?
关于内刊和论坛,我个人觉得对于得A的文章也可以往论坛上面发,例如一些讨论性的可以一起讨论。得B,C,D的文章在通过作者允许的条件下发往论坛(根据作者的要求是匿名还是现身),再附上反馈,这样不仅作者知道哪里有问题,其他人也可以知道哪些是不正确的以及依据,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学习。再者说是把结果放在上面,不是在论坛上改来改去的。当然,绝对禁止灌水!
虽说现在论坛随便了很多,但还没随便到那种正经东西都不能放的程度。虽然内刊的等级比较高,但我们建立内刊的目的不还是给我们会员看的,为何不一内刊为主,论坛为辅呢?在论坛上可以弄成记录形式的,后来者及以后想看但给丢了的可以再从论坛上看看
回复
34#
兰海东
电子刊前四楼里没找到,就后面两人提了,但没人回,所以不知道弄不弄。我说的发到论坛上一个目的是可以看,另一个目的跟你的那个想法有点像,就是可以在发表后继续,多人参与讨论,时效性会比内刊强一些。
关于“内刊为主,论坛为辅”只是针对内刊的内容而言,“论坛为辅”就是用来弥补内刊的一些不足,例如时效性。
作者:
逃之夭夭
时间:
2010-12-9 23:48
个人想法
内刊的话重点在内部交流吧?就是让别的会员了解你的思想。 还是说论坛和内刊各有各的长处:论坛毕竟是少数人看的,大部分是车协人。而会刊什么的则是会员宿舍啊班级同学看的,和每年一次的报纸似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上论坛来看看的。
其实这个会刊最终还在于对车协内交流还是对车协外开放。
最终要上升到一个精神层面。
内容上,可能刚开始会是老会员写的东西多些。但最终还是会要新会员积极参与的。毕竟不能每次都是老会员占主流。 看到论坛里会有新会员发帖子说这次拉练怎么样怎么样,去了哪,多少人,玩的怎么高兴了。我觉得大部分是流水账,可能说的不好听了。 而我觉得拉练每次是有他的目的的。 比如说去卧虎山水库拉练,水少了,有些人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是有些人可能会想了,奥,卧虎山水库没水了,济南人怎么喝水呢?
我觉得拉练是接触社会的一次机会。
比如打前站,找吃的地方,找住宿。就是和人交流的机会。 怎么和不认识的人不熟悉的人交流,这也算门学问。毕竟都是和同学在一起的日子多。走上社会了,就不会这么简单了。工作了,发现社会和学校是不相同的。
通过会刊,我觉得目的在于增强协会的凝聚力,更是希望会员通过车协这个平台,贡献自己的那份力量,说白了,还是锻炼自己。通过车协这个平台,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充实起来,不是上网,不是睡觉。
先说这么多了,可能会有不对的地方,望指正。
作者:
neck
时间:
2010-12-10 10:07
本帖最后由 neck 于 2010-12-10 10:15 编辑
回31#黄凤跃
仔细写吧。我觉得你的立意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论坛的操作是很灵活的,而且也是属于主席团管理,如果需要当然可以要内刊这边的文章来登,这得看你们的意见了。
关于你说的匿名的问题,我觉得投稿也欢迎匿名(就是说连编辑也不知道名字,发表了也是以匿名发表)。我们看重的是深度思考。当然了如果谁想说点什么,选择了匿名但是你的文章没有发表,只能说明是文章本身层次、内容问题,至少我不拒绝匿名。
回32#董鹏
你的意思我看不很清楚,不过关于你对论坛和车协锻炼人的想法我觉得就是我原本并且一直坚持的观点,这几年也一直强调。应该说我们都是希望会员在协会有所得有所悟。
这次的刊物《轮语》和bbs.casdu.net以及《骑迹》不冲突不干扰。论坛和会刊变化不变化暂时不归我们讨论。
如果说问我个人意见,我是希望《骑迹》能够宣传协会,宣传车协精神和文化。而bbs做好交流感情心得,讨论车协事务,宣传协会核心理念的功能。论坛在前瞻性问题和深度的事务上,曾经用心做过一些工作,但是不是非常理想,因为观众看的方式和心理暗示可能因为媒体的不同而不同。所以想做新的尝试。创刊目的还是创刊语里的那几句吧。
作者:
兰海东
时间:
2010-12-10 17:51
回复
31#
黄凤跃
嗯。先回最后一点:所有的内刊都会作为重要资料保存至FTP,并将有实物存档。所以这个不是问题。不过我很支持开置顶帖把内刊挂上去,同时建议把所有内刊最终转成PDF格式存档(阅读的时候舒服)。
关于“内刊为主,论坛为辅”,个人认为没什么主辅之分,不过是互相补充而已。所以论坛和内刊必然会出现资源重叠的部分,也就是说,论坛的超级精华帖很有可能就出现在内刊上了,那么内刊上的精华也完全可以出现在论坛上啊。但是话说回来,既然每期内刊都把电子版挂到论坛上了,那么还有单独开帖把文章发上去的必要吗?
第一个问题没看明白什么意思,抱歉。
突然冒出来一个想法:
建议在论坛上单独开设轮语讨论区,权限20,其分类可以包括读后感,质疑,好点子之类。任命两个胆大有水准而且不在乎“水量”这种虚名的管理员,轮流管理,严格抑制水贴,这样可以补充内刊在实时性以及交互性上的不足,也有利于带动论坛的发展。
作者:
李锴鑫
时间:
2010-12-11 23:31
我说说我的看法:我比较赞同海东内刊和论坛互补的想法,我认为既然创内刊的目的是在车协中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属于内部研究性刊物,内刊就和动力燃料类似,既然要研究,就肯定要有激烈的讨论,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起到内刊创办的目的,所以,论坛就成为一个很好的场所。
和海东同样的想法:设立论语讨论区,我的想法是在内刊上每期讨论一个关于协会发展的主题(内容范围很广,但每次只有一个主题,以便深入讨论),然后在论坛上设立的论语专区进行讨论,研究,更趋近于辩论,将最后的一些成果或者说,更深刻的理解刊登到下期内刊上,如此往返~~
作者:
neck
时间:
2010-12-11 23:43
回上面两楼
论坛的专区比较赞同,但是不看好效果。
设立主题的问题在前面已经反复讨论了,背离自发性,就背离了刊物的生命力。
作者:
老牛
时间:
2011-1-3 23:24
各楼都很有见地,相信大家的思考与讨论让所有人都感到激动,并且感激。
请允许我妄语:
1、《轮语》与论坛,就像曾经关于书刊与网络的问题,最现实的是,此刻的争论不会导致谁取代谁,二者只是在各自的优势下发展着。
2、《独唱团》很好,但是终究是无限期停刊了,原因很多。我们的《轮语》,可预期不可控的因素会是什么,由此的修正方案框架会是什么。
3、《轮语》是什么。如果让我给一个定义,那就是阵地,用笔杆子敲开身边人的脑袋,擦出火花,映出会思考的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哪怕只是某人的某一句话,让另外的某一个人产生某种共鸣,而这种共鸣真实且有意义,那么,由此句话而关联的大小篇幅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保持清醒,且冷静且思考。《轮语》承载着会思考的人。这些人,有生活,有梦想,并且执着。
4、《轮语》,怎么做。既然是阵地,坚守阵地的,就是我们全体家人!不要说我们是因为车协所以才走到一起。我们之所以融在一起,是因为有激情,有爱心,有梦想,是因为我们热爱有激情、有爱心、有梦想的生活。大家都是有身份的人嘛。要面朝大海,敞开胸怀……作者,以家人为主,内容、形式都要宽松。不会作诗的,随便留个言也行。任何个人都要对我们全体家人负责,我们全体家人要对全体在校师生负责。做最好的自己。
作者:
neck
时间:
2011-1-8 19:53
回复
37#
老牛
很给力的回复。
关于最后几句话,我想的是不会作诗的,可以用直白的语言,但是一定要用心。
作者:
严海东0803
时间:
2015-4-25 00:33
很早前看过这个,今天又看了一次,我觉得这个很好,想顶一下。
欢迎光临 山东大学自行车协会论坛 (http://bbs.casdu.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