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自行车协会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8|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活动建议] 路线策划要诀——龙哥语录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30 15:1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策划,龙哥说,主要是对时间以及事件发展情况的掌控
  具体到路线策划,龙哥曾有一个做的十分详细的路线策划。此策划对路线及时间控制十分细致精确,每个地点都有总里程、距上一地点里程与总时间、到达即时时间及距上一地的到达时间,时间均精确到分钟。此策划有日行四百公里、日行三百公里及日行二百公里等不同方案。虽然最终未能成行,但这份策划之详细与负责令人咋舌。如何做出这样详细的策划?龙哥说:
   第一,技术保证,包括检车技术和修车技术。   
   检车技术:出发前检车,避免百分之九十的问题。
   修车技术:专业技术员要能保证五分钟之内,完成补胎这个路上几率最高的坏车事故,还有方法可以避免百分之八十的扎胎问题,也就是,出发前避免修理,路上能迅速修理,从而在车辆方面,完成对时间的保障。 总结,就一句话,背后,是千万次的补胎和修车技术的积累。
   (p.s.山地车可以垫布,公路车不能,只能增加胎压,胎压打到110千帕。胎压越高,扎胎几率越小。)
   第二,修人的保证   
   从出发前一周的调整开始,避免出现损伤、感冒等各种疾病,有问题迅速治疗。 在出发前,解决所有疾病困扰。
   路上,摔伤后迅速判断伤情,决定是否还能前进。
   如何避免摔车,摔车如何尽量不受伤(都是平时骑行技术锻炼)  
    第三,团队骑行配合   
   风阻共享问题,跟车问题,开风问题。这个是平时多练才能出来的。编队骑行,要长练,才能有效果。平时你只能和前面那个人相距一米,但彼此产生信任之后,我们能达到三到五厘米的境界。这就是团队信任和骑行技术双重优秀的优势。
   (当然,这个风阻的问题,在与空气相对速度每小时30公里以上,才能体现出来。)
   第四 体力   只能练,没有捷径。
   距离越长,难度越高,而且是几何级数增长的。
  日行100公里和日行200公里,是自行车与摩托车的差距,200到300就是自行车与汽车的差距,到400 就是飞机的差距了,不是单纯体力能解决的问题。综合能力强,才行。计划做到如此精细,是需要这一系列的后盾做保障的。  
   龙哥说,他是想告诉大家,路线策划要尽可能的做细。而如何做细,就得从以上角度综合考虑。而且,路线的远近,关乎一系列问题,不只是咬咬牙坚持一下的事情。
   这是给路线策划者提出的要求,要目光长远,综合考虑各类因素,才能做出足够翔实的策划。
   最后,龙哥还说,如果有人能将远征路线做到像自己做的那份策划一样的份上,你们就跟他走吧。
   本帖作为路线策划之汇总建议帖,长期更新,欢迎大家提出与路线策划有关的问题。
2#
发表于 2011-3-30 15:22:29 | 只看该作者
自己的精彩自己创造,大家去努力吧

PS:顺便抢个沙发:)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3-30 15:31:30 | 只看该作者
路线的远近,关乎一系列问题,不只是咬咬牙坚持一下的事情。

广大路线策划人员,一定要谨慎,一定要细心,一定要重视路线上长短和海拔高低起伏的差距,才能做出好的线路。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3-30 15:42:34 | 只看该作者
期待 语录二 ~{:4_270:}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3-30 15:43:55 | 只看该作者
经典...膜拜...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3-30 16:13: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胡彬


    别光期待啊 说说想法 毕竟我好久不参加活动了 和实际脱节是难免的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3-30 16:13: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赵少龙


    说点有用的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3-30 16:46:57 | 只看该作者
果断顶了{:4_245:}。啥时候我也看看来学习一下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3-30 17:26:01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刚学会Google地球 表示做一条完美的路线要花很大的精力 更需要考虑大队的各种情况 还有细心 负责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3-30 17:31:30 | 只看该作者
昨天群里那个热闹哈~~好滴。。好好学习~~做好的策划~~:onion17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1-3-30 22:17:52 | 只看该作者
说下我当时做远征路线的感受吧,高程图(海拔变化图),基本是每公里一量,这也就造成做路线做到快吐血的感觉……关于那个咬咬牙的我想就是一般不安排夜骑的差不多意思
再说一个,龙哥所说的应该是在理想的条件下,在实际中我感觉精确到分没太大意义,因为风力,风向,路况,队员因素,车子因素,交通情况等等都是无法预料的,所以我个人认为与其精确到分,还不如平均速度可靠。
能详细的话当然越详细越好,最好从各方面收集资料,比如一些车友的游记等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1-3-30 23:31:01 | 只看该作者
佩服做路线的人。。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1-3-31 00:12: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龙飞翔 于 2011-3-31 00:15 编辑

回复 11# 黄凤跃


    恩 凤姐说的很对。我当初精确到分,就是以一个能完成任务的最低限度来计算的。如果比这个时间快,那就可以休息,比这个时间慢,就得加把劲了,呵呵。平时一天一百多公里的时候,时间弹性足够大也能完成任务,所以没必要精确到分。但当初目的是一天400,所以精确到分是为了有个参照,毕竟设计的任务艰巨,稍有疏忽就无法完成:)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1-3-31 13:11:44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得膜拜下~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1-4-2 22:46:11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扎胎,2010北京比赛经验表明,垫布比不垫更容易扎= =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开

QQ|小黑屋|手机版|北大车协|车协主站

GMT+8, 2024-6-7 18:34 , Processed in 0.118935 second(s), 10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