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自行车协会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08|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话题榜(闲聊类)] 端午节来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10 23:1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端午节快要来了。首先我代表屈原向大家发来节日的祝福,祝大家节日快乐,预祝考试顺利,哈哈。虽然现在还没确定自己是不是屈原那支(以前认为自己是靠近北方游牧民族的陕北人,而屈氏的一支就来源于北方鲜卑族的屈突氏,所以应该不是屈原那支,但后来查资料得知秦灭六国后迁徙六国贵族来关中,屈氏作为楚国公族中最有势力的三个氏族大宗之一自然也被迁到关中,而后屈氏又向全国各地迁徙定居,前年听说东北屈氏是屈原那支,就更加让我有理由相信我们有可能是屈原那支。)最近几年一直对百家姓比较感兴趣,更对自己的祖先充满好奇,不知大家有没有这种想法。
开此贴一是想听听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家过端午节的习俗,尤其是不为人知的,说来和大家分享分享。
二是有兴趣的可以把自己的姓氏简单给大家介绍下,增长百家姓方面的见识。
三是,想和大家说,我们要有名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努力去传承弘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想想欧美国家以过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等我们的传统节日为时尚时,我们的自豪感会是怎样,我们的动力来自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和爱国之情。
20#
发表于 2014-6-2 23:04: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花罗俊 于 2014-6-2 23:07 编辑


我是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源于夷族,出自唐朝时期婆利婆利国诃陵国
宋朝著名学者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记载:唐有花敬定,成都猛将有花卿,宋有尚书?花尹。并引用《姓苑》的记载:“花氏出,出自何氏。”而南北朝著名学者何承天在《姓苑》上也确实记载:“花氏源于何姓。”至于何氏为什么改为花氏?却没有任何可蒸之辞。近有学者说是因为读音相近,因此才改为花氏的。

实际上,在魏、晋朝以前,汉文字中几乎没有花字,只用?字,后按同音字通用华字。

关于“读音相近而出何氏”之说有得商榷:现在音“花”、“何”二字,一为开口音,一为嘬口音,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音近”。而在隋、唐时期,“花”字读音为“hē(ㄏㄜ)”,即“诃”

而“诃”这个姓氏确有,出自隋、唐时期官称以及诃陵国。在史籍《隋书?婆利国传》中,就记载有:“官曰独诃邪?,次曰独诃氏?。”

婆利婆利国,就是今天的文莱达鲁萨兰国,简称文莱。独诃邪,就是其时国中宰相;而独诃氏?,则是一般大臣的统称。在隋炀帝杨广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婆利婆利国曾遣使朝贡,以后遂绝,但臣子国人常有往来通商者,留居东南沿海地区者,按汉俗以官名为姓氏,世代相传,今福建漳州仍有其后裔子孙,称诃氏、花氏,读音作hē。
在《唐书?地理志》中也记载有地名:“广州东南海中有诃陵国。”按史籍《新唐书》的记载,“诃陵国有文字,有星历,王居?婆城,其祖延吉东迁至婆露伽斯城,属国二十八。”

诃陵国,就是今天的印度尼西亚。当时两国密切佛教往来,互通商埠,有大量诃陵国人留居唐朝,按汉俗以国名为姓氏,世代相传,今福建泉州、海南琼州、广西北海仍有其后裔子孙,称诃氏、花氏,读音作hē,今大多音讹为huā。

今一些学者所说花氏与何氏有关,是因为在史籍《前汉书?食货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诃,又通作呵。纵而弗呵。又通作何。”因此,“读音相近”之说便出于此处。

显然,该支花氏是出自“诃氏”而非“何氏”。

显然,我的祖先来自赤道附近{:1_221:}
大家端午快乐,虽然我的民族不过端午,但是农历六月初六是我们民族的一个节日噢。到时候才是我们吃粽子的节日。如果能学会包的话给大家尝尝{:1_218:}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4-6-2 18:18:55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家是甜的、咸的粽子都吃哈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4-6-2 15:04:53 | 只看该作者
屈原是湖北的,哈哈~~
李这个姓,名人太多,不好赘述,是第二大姓,居然输给了王,我怎么感觉姓王的也没几个呢?
端午节,自然是要吃粽子了,还有,我们的粽子是甜的!!唔,我家包的粽子是三角锥形的,会放枣子或者是绿豆,在这边还没见过放绿豆的呢,也有什么都不放的,吃的时候蘸糖吃,反正自己家里包没有咸的粽子。
恩施依山傍水,所以我们有赛龙舟,虽然只是民众自娱自乐,其实也还蛮有意思。附图一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6-2 10:05: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6# 郭天旭

这……
    这么凶残。天旭以后见了我是不是得带把刀啊?哈哈。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4-6-1 23:24:05 | 只看该作者
一说鲜卑想起来前几天在看到一篇文章有讲到鲜卑,发源于大兴安岭的一支慕容鲜卑,俗称白鲜卑,说是吃人啊。强哥你吃不吃啊?:onion26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3-6-12 07:22:24 | 只看该作者
LS的图片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3-6-12 00:40:16 | 只看该作者
姓氏什么的没研究,听说祖上从河南迁到福建的。。。

重点说说粽子
我们那也有甜粽,但甜粽很少,抠鼻。
那我们吃什么粽子?我们吃肉粽!!!我们的粽子里面包的是肉!!!是肉!!!肉!!!!{:4_271:}{:4_271:}{:4_271:}
尼玛每逢佳节倍思亲,端午节吃不到咸肉粽真心想家啊啊啊啊{:4_259:}

吐槽我们南方粽子包肉很恶心很重口吗。。。告诉你,我们芒果蘸酱油,菠萝蘸酱油,西瓜还摸盐呢,听说荔枝也能摸盐。不要告诉我毁三观什么的,这就是南北差异啦举个例子只是希望耐心听我对“肉粽的介绍”

高中的时候端午节,有人回家都会带粽子,基本上那一两天是不用去食堂吃饭了,吃粽子就饱了,记得一天吃了13个。
粽子主体还是糯米,吃过最高端的粽子里有酱烧三层肉一块肥瘦相交,鹌鹑蛋一个,香菇一片,虾仁一条,花生仁莲子之类的好像也有,吃了一口被抢走了,高一那年的端午节了,至今怀恨在心{:4_263:}
普通的乃至大街上卖的食堂里摆的至少也都有肉一块加上半个蛋,还有香菇。有一个同学家里做的还有梅菜,口味独具一格。
上点图片
http://baike.baidu.com/view/139037.htm







当我吃不到肉粽的时候,就会想,其实在厦大的话还是挺好的{:4_268:} {:4_268:} {:4_268:}

吐槽完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6-11 23:38: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陈尚敏 吃一个月啊,哈哈,厉害。对,据最新统计显示,陈姓在南方为第一大姓,
大约占人口的10.6%,其次为李、黄、林、张;在南北过渡型的长江流域地区,第一大姓为李,大约占人口的7%,其次为王、张、陈、刘。在北方地区,以王姓为第一大姓,约占人口的9.9%,其次为李、张、刘。话说提到姓陈的感觉厉害人物好多,是个很厉害的姓氏。
回复 4# 孙笠超 吃咸鸭蛋?第一次听说,哈哈,好特别。孙武、孙中山……太多了,好好查下自己的姓氏吧,很厉害的,哈哈
回复 5# 杨君婷 有约?哈哈,说说你吧
回复 6# 丁姐 咱两地差不多,半个老乡嘛,哈哈,丁姓感觉挺多的,至少在我们那,怎么一提丁姓就想到丁春秋了,哈哈。
回复 7# 蕾姐 五彩绳,惊人的相似
回复 8# 郑海山 还是南方比较热闹啊,啥时候有时间一定去南方赛一次龙舟,哈哈
回复 9# 宋春亮 查下吧,自己的姓氏还是很有意义的,呵呵
回复 10# 於丙然 你这个姓氏真的很少,第一次见,刚才打你的名字都找了半天,足以见其稀少性,哈哈。“姬友”哈哈,又是源于姬姓,太多了,都是黄帝的后代。
回复 11# 郑迪文 嗯,四川确实比较偏僻,古代与外界交流较少,你传进去如何,哈哈
回复 12# 屈千舜 同姓啊,有木有,还没见过你呢,见到一个姓屈的真是太难了,感觉就很亲,你是哪里人,有机会一定见见,呵呵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3-6-11 19:2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 郑迪文
我那和你差不多   没那么多民俗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3-6-11 16:48:03 | 只看该作者
也就是只有吃粽子、门口挂艾草   一般的民风在我们那儿淡化感觉挺严重的   节日就两个含义  家人聚餐  假期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6-11 12:31:19 | 只看该作者
我家过端午貌似也就吃个粽子啦。其他没有诶,在大城市越来越没有过节的气氛啦。说到这有点想家啦。
我这个姓貌似知道的人很少,虽然语文角度上看它是于的繁体,但是姓氏中完全是两部分。我记得我看过的书上说我的姓氏是姬姓演变过来的,具体怎么回事不记得嘞。
还有还有,同一本书上,我看过郑氏祖先是一个叫姬友的人。好特别的名字,哈哈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6-11 07:22:0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姓氏还真没研究过...端午节除了包粽子吃粽子,采艾蒿驱邪再也没亲身参与过什么事情。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6-11 00:32:50 | 只看该作者
我小时候看赛龙舟的时候胸前会挂一个蛋,鸡蛋还是鸭蛋我不清楚
然后在耳后会抹雄黄酒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6-10 23:49: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蔡蕾_cicyTsai 于 2013-6-10 23:50 编辑

包粽子
吃粽子
门口放艾草
喝不知道什么煮的清茶
在手腕上扣什么五彩绳(好像是的)


本来想水水,然后睡觉去的,,,谁知还是有东西要说的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开

QQ|小黑屋|手机版|北大车协|车协主站

GMT+8, 2024-6-3 09:51 , Processed in 0.128456 second(s), 10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