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漫游世界 看奇迹就在眼前 等待夕阳染红了天 肩并着肩许下心愿 ——《奔跑》
出发前特地在网上采购了头盔和手套以及计程的码表,有些不幸的是出发前一天发觉嗓子有些难受,便知应该是前两天的昼夜温差导致的感冒,不免为明后两天的 骑行蒙上阴影。想过放弃,后来才突然发现自己有些倔的性格真的帮我硬是实现了很多原先困难的事情,这次也不例外。 第一天七点半便从中心校区启程,再到趵突泉校区集结。两个大队,五十多号人,围成两圈开始自我介绍,大家来自各个校区,西校,软件园,兴隆山,千佛山,洪家楼全齐活了,也让我更加期待一路上与不同朋友的“碰撞”。事先分了职务,我是普通队员,休整一会儿就准备出发了。我在二队,还没出发便感受到车协的鲜明特色:“二队三分钟准备,戴好头盔手套”“二队一分钟准备,牵车”所有人都在喊着口令,出发后从前往后亦或是从后骑传到前面的口令也此起彼伏,虽然对于老狗来说习以为常,但也是小小的车协震撼。 “减速!”“快过!” “靠左行人!” “前方靠右!” “收到!” 刚开始不太会传口令,骑着骑着便学会了,于是便跟大伙一样大声呼喊着,像是某种使命感,忘却了还有些疼的嗓子,融入到车队当中。因为是大队骑行,速度压在15公里每小时左右,并不快,由于压着速度,再加上当时我骑行踏频和身体状态不够好,跟以往感觉不同的是这一次没多久就能感觉腿部上酸很快,只觉得疲惫。
骑行很科学,大概每骑一小时不到就会设置休息点,队医分糖,充分休息后的我瞬间感觉自己又行了。反反复复的感受不知觉的从八点就骑行了4个多小时快五十公里,印象最深的是中午快一点最饿的时候感觉饭店好远好远,只看见码表上缓慢上涨的里程和远方看不到尽头的水泥路,大量漂浮的柳絮,一个接一个的上坡......真的算是挑战自己的极限了。直到一个拐弯看到中午的餐馆的那一刻仿佛看到救星,我太饿了。 等待着后骑追队到来,直到人齐我们才开饭,这是车协的传统。“都有筷子了吗?都有米饭了吗?三、二、一,开饭!”固定的仪式,开心的众人,至少到别桌打野是很开心的哈哈。纵使一桌很多不认识的同学也不会觉得冷淡,可能是疲惫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再加上一些e人的调动,饭吃得很香,征程也要继续。
省道上的那段骑行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一行车队在道路白线内像渺小的蚁群,旁边就是一众大货车呼啸而过,想想也后怕。队伍却很稳定,不断响起提醒的声音,我们在危险的境地中却因集体而显得足够安全。一路上的风景也足够令人回味,大片的绿油油的田地,远处的小屋子,颇有油画之韵味。不时在道路旁看见自己从没见过的字样和标识,路过“扁鹊故里”进“佛桃之乡”,何尝不是旅途上最好的解乏剂?
到了城区,绿化和路也规整了许多。一百公里,抵达肥城中央桃行景区。说实在的,桃花虽然连片满山,但毕竟县城文旅开发也挺一般,其实也没太多看头,但骑行到这里的成就感反而淡化了对目的地的期待,用心体会过程,也就足够了。
结束一天的疲惫,让我有些意外的是竟然还有一个总结会议要开(想想也是情理之中)。每个这一天有职务的同学都分享了一整天的感受和想法。我在队伍前部看不见车队全貌,但也习惯地认为成功的抵达总是很好的了,但是整场会议发言的同学却总结出了太多问题:车队并排现象,口令不及时,后骑拦车问题,前骑速度......会议足足开了一个半小时,也让我越发感受到团队的严谨,对各个职务的作用理解的越发深刻。我们队的博元队长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山大车协成立二十多年来从未发生过一次重大人员安全事故,靠的就是这套从前辈手中一级级传下来融入咱们车协特色的纪律和要求。也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完成那么多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包括环青海湖骑行和持续二十年的远征。”热血沸腾,受益匪浅。
会议的最后是惊喜,我们给这次拉练的总策划乾枫队长送上生日祝福,温暖,温馨。两个软园的学长真的把活动组织的很好(工科人的细腻 )。
二、后骑时光
有些意外,第二天我成为了后骑。第一次担任职务,不免有些不安。但得知搭档是21级的秦扬学长,也是个老手了,感觉放松了许多,全当作是以老带新的锻炼了。 一路上秦扬哥给了我莫大的帮助,无论是拦车的技巧和时机,还是作为后骑的职责,甚至是骑车时脚踏的频率,都是他为我耐心讲解。刚开始拦车有些不熟练,在路口左侧拦车的我慌乱中因为判断错司机的意图甚至还想拦截一辆直行的大车。虽然犯了错,但学长仍然耐心告诉我该在什么时候拦截什么样的车,什么时候可以不拦等等。后来便越发熟练,最有意思的是学会如何给司机提供情绪价值:拦车后不停的解释,竖起的大拇指,临走前的谢谢......一套流程下来感觉自己也成了拦车的好手了哈哈。当然,最让我感动的当属秦扬学长一次又一次主动承担去捡东西和待人追队的任务,虽然我也是后骑,但是拖在最后的他总是干起最辛苦的活:有同学东西掉了,我每一次说要不我去做,他总是说声没事,挥挥手让我继续跟队,他回去捡或者是带人追队。 尤其是进入济南城区的时候,交通比较拥挤,前面同学数据线掉了,他也是回去拾取,后面的大段时间都不在队伍中,真的很感动。(在此也向其他后骑和捡东西的同学致敬) 第二天天气真的很好,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形容绝不为过,很适合骑行,再加上自己的身体状态回复许多,自然感到心情舒畅。一路上,身后的秦扬学长有音响,即使他因追队不在队中也有协理在后面放歌解乏,骑行自然也就不疲惫了。感受风的呼啸,飞驰...... 在队伍最后和在队中感受当然不同,第二天我能清晰地看到整支队伍的状态,也更加明显地感受到队伍较昨日出现问题的改善。过程中认识了很多同学,笑容治愈着我,运动也治愈着我。抵达西校围坐合唱的那一刻,如火的青春具象了。 所以当后骑,我收获了什么呢? 喊了近百遍的“收到”,熟练的拦车技巧,可能......还有奉献吧。
[color=rgba(0, 0, 0, 0.9)] 三、车协震撼 [color=rgba(0, 0, 0, 0.9)] 每个人都像拥有自己独特的使命,没人抱怨路途之艰难,却只看到了摄影多次离队追队的身影,后骑将车倒在路中为大队拦车和为伴骑掉队成员或拾取掉落物件长时间不在队中的奉献,还有两位同学折返近40公里返回上一个休息点给另一个同学拿包,挨着肚子等待后面的同学到齐才开饭......突然明白,车协的温暖不仅在于严明的纪律下一次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更在于每一个人都享受着骑行的乐趣,纵使疲惫也想着为团队多做些什么的责任。从肥城回到西校,席地而坐的会议,未来的希冀,合唱会歌《奔跑》的那一刻,夕阳的余晖洒在人群中间,那一刻多希望是一场永不醒来的梦...... [color=rgba(0, 0, 0, 0.9)]
“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