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自行车协会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张旭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感悟] 趁着年轻

  [复制链接]
6#
发表于 2011-12-19 13:13: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蔡蕾 于 2011-12-19 23:40 编辑

宣传手段的匮乏、推广的无力、外人不理解、见惯以后的麻木
我开新浪微博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个,我想借助网络来扩大宣传影响力。
根据时代潮流的发展,借助一些比较新颖的媒体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因为现在宣传方便主要在山大校园内进行宣传,校外宣传很匮乏。如果想要拉外媒扩大社会效应的话,我们必须有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活动。像无车日活动,也许大家还觉得挺成功的,可是我却不这么认为,最后那个所谓的调查问卷是我统计的结果,到最后的统计结果我自己都不相信,数据一看就知道是有问题的,有的人在做调查时自己就充当了好几个角色做了几份答卷。连我都看出数据有问题,何况外媒,所以无车日最终没有获得外媒的支持。
其次,获得外媒支持要考机遇,看去年的无车日就获得外媒的支持,虽然那次活动我们车协不是主办方,而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的。
微博我也看了其他自行车组织的主页,很混乱,大部分是着重在比赛方面的,关于推广单车文化的较少。我开着微博主要打的是一个持久战,慢慢地积蓄一些社会影响力,以我们的历史,以我们车协的特色来慢慢攒聚目光,还有我们这样一群人在热心于这项事业。车协的社会影响力有了后向人们推广一些理念也比较影响力。关于微博我还需要慢慢研究,到底以怎样一种语气发表微博,形成咱们微博主页自己的风格。我会做一个详细的方案,请大家敬请期待。
微博只是一个宣传手段,它需要强有力的活动作为支持,活动与宣传是相互促进的。


以上是宣传单车文化的想法






关于协会发展的想法,我上次和旺旺说了我的想法,我把车协当成是锻炼人的平台,让那些深入车协的人后来在回忆车协时觉得车协在他们的大学生涯,乃至整个人生历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他们在其中成长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学到是一种人生的态度。这就是我把新浪微博以及人人主页的介绍里都写了:她更像家,我们在其中成长!我们大方向是宣传自行车文化,如何宣传,如何达到我们想要的单车文化宣传的社会影响力就要靠这些人来发挥他们的才能与创造力了。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12-19 11:44: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夏天的记忆 于 2011-12-19 12:17 编辑

很欣慰楼主能有这样的见解,有这样的思考
协会的发展改善和强大需要更多新的想法,深入地思考,更需要想法的交流碰撞

关于去高中办车协,我的想法:
我在高中时候是没有社团活动的,据说下一届有了很大改革
但是我觉得,现阶段的改革反而是治标不治本的。毕竟社会的主流思想还是把高考看的不只是一般重要的

让不让办?学生有没有时间?怎么办?都是需要深入讨论的

关于怎么办:既然是我们在讨论,也就是楼主想通过我们的努力带动高中车协的发展。
首先我觉得山大车协的影响力还没有这么大,所以这些想法需要我们提出。
向谁提?学生还是学校?
学生的话,需要寻找那些热爱骑车的,而且,首先他们需要没有学业上的压力或者压力不大。
学校的话,在大学里团委扶持的社团因为长时间没有竞争压力,就像生物中的自然选择一样,久而久之就退化了,何况是相对那么封闭的初高中。
退一步讲,在山东有几个高中能同意?
而且。山大车协帮他是指我们扶持他们还是让他们自己办?之前就说了,扶持起来的组织是扛不住冲击的。
但是你能在开始引导他们多少?怎么引导?这些都是很现实也都是很大的问题。
何况,协会到了现在的地步,更多需要引导的是我们自己的会员。(这一句只是发表个人想法,不代表限制思想)

关于中学车协的大体模式:
是一样有激情有思想有梦想有实践有付诸行动?还是仅限在出去玩玩的娱乐上?
我觉得光是出去娱乐就要耗费很多的时间。
我们现在可能很多人觉得无所谓,但是回想你的高中,有几个不是在很大的压力中熬过来的?而且其实我最近一直的感觉就是:没时间学习了。

的确,出于现实的考虑,我的大多数观点都是反对这个想法的
但是。一个想法没有经过反复理性的论证,谁也不知道他能不能实现,之后会怎样。所以协会一直希望大家多参与到平时的思考中来。对于一件事的想法越多,汇聚的思考越多,你就越容易知道这件事能不能实现,能不能起到预期效果。
对于个人来说,即使想法最后被否决了,更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而不在于结果。因为一个结果对你自身没有多大的影响,但是你所参与的思考讨论的过程,这才是对自身的升华,也是大家成长的很好的途径

所以一直希望大家思考,所有人。可能你参与过这件事的讨论后,之后有什么事情跟这个类似你就完全可以运用自如了。很简单,这就是成长。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12-19 09:50: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eck 于 2011-12-19 15:11 编辑

看到你们,感觉论坛又活了。

加油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09:10:5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怎样宣传自行车文化这个问题,我以前也想了好久。其实不仅仅是自行车文化的宣传,涉及到任何新鲜事物在社会当中的宣传都会遇到你上述那三点问题,我在这里再重复一下。“宣传手段的匮乏、推广的无力、外人不理解、见惯以后的麻木”,我想提出我的观点,我们可以从易接受的人群下手——青少年。这也是我在我学习的社会学专业中最关注的一个群体。
理论依据
这个群体有自己的特点,对于外界新鲜事物接触较多而且接收较快,没有很大的传统束缚力。我就在想一点,我们搞文化、做宣传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让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更美好么?青年、青少年以及那些更小的孩子们,将来都是要接管这个世界的。那么改变或者促进他们形成先进的思想,对包括自行车文化宣传在内的任何积极思想都是很有益处的。青少年、青年正处在人格急剧养成的年龄阶段,这个时候的积极方面的人格培养必不可少,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时间段,以求对他们有所影响。
方法思路:
1.我们在影响或者与他们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很多问题,比如说我们与他们之间毕竟有年龄差距,价值观也不近相同,所以要尽量克服这些差异带来的影响,探索出一条让他们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新思想传播道路。
2.交流的过程中也要深刻考虑到高中生或者初中生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他们课业负担可能会比较重,但是往往这个时候的思想最需要透气,我们怎么在课余时间让他们感受一些新思想的魅力,这也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
3.我们在影响他们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样一点:不可以强加任何价值观给他们,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在压抑的大环境中体验到独立思考和自由精神的魅力(当然,这个境界对于初中生可能过高了些),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培养出善于发表独立意见的习惯。也就是说,我们首先就要把他们从压迫的环境中解救出来,然后给他们提供一些让他们可以自由选择的兴趣爱好,而我们的工作也就必须止步于这个深度,之后我们可以在他们追寻们想的过程中给予帮助,但如果让我们的价值观和对世界的认识过多的影响了他们的话,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幸的,那就剥夺了他们感受美丽世界的权利,那就污染了他们的眼睛和心灵。
4.我们要注重双向的交流,年轻人有的是活跃的思想和干劲,虽然难免幼稚,但是对于他们个人来说都是成长的经历,都是通往成熟的道路,对于他们个人来说是宝贵的;而且有些新思想对于整个骑行圈子的发展也可能是新活力的注入。所以我们要保护他们的新思想,这正是我第三点提到的核心内容,我们不是要培养出一批替我们干事、帮我们做宣传的奴才,而是同样一批热爱自己选择的事业,并愿意为这事业付出心血的人。
具体实践方法(重头戏):之所以说重头戏,并不是说上面那些论述都是不重要的,而是说,相比于上述那些思想论述来说,具体的一些实践方法,会使中心思想更加直观,更加有生命力。而且重要的是,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对上述那些理论陈述做修正,使它尽量保持持久的科学性,可操作性。
对于具体的实践方法,我想的不多,只有区区一个想法,但是是重头戏。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吧。
“在高中办车协”
这是我蓄谋已久的想法了,哈哈。我觉得自行车协会的先进文化要想传承的更深,就不能仅仅从大学开始这方面的宣传了。可以把车协办到高中去,这样,高中车协的孩子们就可以在升入大学后继续接触自行车文化,而高中的基础也会使他们的衔接更加顺畅。这是个比较大的思路,我准备在寒假放假前做出策划书来,然后新老会员一起讨论,看有没有实施的价值。我不在这里发表任何的具体思路,大家可以尽情讨论,这样对大家在没有限制的条件下可能会提出更有价值的见解。
另外,海东大哥,能不能跟管理员说说把这个帖子放到比较显眼的地方或者其他的方法,就是想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去高中办车协”这个话题中来。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1-12-19 00:06: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兰海东 于 2011-12-19 00:12 编辑

趁着年轻,可以把很多事情做得很漂亮。比如,骑车。

骑车可以去拉萨,可以晨练,可以穿梭街头巷尾,可以带给我们一生中最大的感动,来自于风景,来自于车,来自于骑车的人,来自于车协里的付出、责任、关怀。

选择骑车、选择车协,这真的是很不错的事情。
但是,年轻的时候,还有更多的选择,So every choice is just a waste of opptunity.
人在大学,是人生中第一次面临如此之多的信息如此之多的资源以及如此之好的学术环境,可惜的是很难利用充分,这就是挑战。

骑车很好,但是把自行车当成自己的事业却是个重大的决定。感到责任、敢于担当责任、乐于付出,这是成长,great。不过懂得不是每一份责任都要去担当、懂得取舍这是才进一步的成长。我痛恨没完没了的患得患失,但是我很欣赏做决定之前能做出充分考虑的人,这些人里包括每一位我所熟识的车协会长。车协的会长是非常值得敬佩的,要平衡学术和协会事务的时间就是个难事儿,而要想做的杰出就更不容易。CASDU从初创至今积攒了很多人的心血,协会发展的思路也是一代代反复考虑多方博弈的结果。只有这样,协会才能正常地运行下去。

所以,在付出之前,不妨花点时间多想想。如果想好了,那就义无反顾地去做吧!

-----------------------------------------------分割,分割一下---------------------------------------------

刚才说到协会发展的思路。这是个很难说清楚地话题。
“我们作为大学生,国家和社会付出了那么多的资源把我们培养成人,我们有回馈社会的责任。”这也是老大对我说的,大约是这个意思。这话让我琢磨了很久,心里也惭愧了很久。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为什么是社会实践!这几个字眼包含了太多的意义。首先,推广自行车运动,倡导绿色交通是车协的社会责任第一,但是这个实践如若亲身参与策划才会知道个中滋味。宣传手段的匮乏、推广的无力、外人不理解、见惯以后的麻木,这三个问题点住了死穴让宣传基本上是无效的。只有尽力扩大协会的规模,增强协会的影响力,做到更大的覆盖面的同时还要保证会员能领会到自行车的魅力,这才是我们的真正使命。可能埋在日常琐事里很难意识到这一点,但是随着大家一个一个地加入车协,随着车协历史会员指数级地增加,我们的的确确是在踏踏实实地做着这个社会实践,虽然觉察到的人很少。

总而言之,踏踏实实地做好协会的本分,那就是我们最大的社会责任!

言归正传,说说规模带来的问题。协会的规模很重要。扩大规模本身就是履行我们的一个社会责任。但是过于膨胀的一个协会会给这个协会的组织带来极大的压力。早些年我们出去拉练,二十几人的队伍就算不少了。而现如今,动辄60余人甚至上百人的大队,怎么带?怎么让所有人都体会到单车的魅力?怎么保证充分的交流?截至目前,这还是无解的,或者说,是大家都在求解的一个问题。我个人认为比较可行的一个方案是拆成多个拉练进行,但是问题是有经验的人不够多。协会的组织所能承载的人数似乎就此为止了,或者说我们现在是超载的状态。除非有更多的人可以出来带队。我曾经建议拉练卡人数,不过真的要卡的时候,谁也下不了手。

以上是说协会本身发展的义务,在自行车本身上的社会责任我认为等价于发展好协会活动,其他现有的关于单车的社会实践其实都是还是作秀的成分多一些。但是我们一直在探索其他形式的社会实践。这些社会实践曾经我们做得不够漂亮,但是我们的确在一年一年地进步。这两季远征都是支教,做的可以算是很踏实。因为直到现在我们还和那些孩子保持着联系。我们甚至可能一辈子和他们保持联系。这是非常好的社会实践。建立起一种社会关系,从而承担起一份社会责任,很棒。但是我们的日常活动,主要是指小长假里的拉练,还做不了很好的社会实践。拘束和牵绊很多。下一步怎么走,就看你们了。

加油!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开

QQ|小黑屋|手机版|北大车协|车协主站

GMT+8, 2024-6-8 06:27 , Processed in 0.093887 second(s), 5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