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自行车协会论坛

标题: 二十岁前那场旅行(2018年3月4日更新) [打印本页]

作者: 张旭    时间: 2013-3-21 14:53
标题: 二十岁前那场旅行(2018年3月4日更新)
感谢论坛,我要在这上面写连载。不管有多少人看,我要写下去,写完。这篇连载应该会在两个月内写完。
大家要是回复的话插楼即可,我不占楼。我在一楼留个目录就好了,方便大家检索。
有什么行文不太合适、文章调理不清晰、详略不当、错别字的地方,欢迎大家挑错~

2L     序  《我决定写写我的那场旅行》      
27L   第一篇  《丢了的水壶》  
29L   第二篇  《我的胡子》
45L   第三篇  《每次和朋友说起过去的旅行》


作者: 张旭    时间: 2013-3-21 14:54
——序 《我决定写写我的那场旅行》(20130320)

   二零一二年的夏天,我从山东骑到拉萨。如梦如幻的一场旅行,给了自己两年的坚持一份交代。
    两年前我决定要骑车进藏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一趟骑行必定会对我的身体和精神产生不小的影响。思想的改变或多或少,都可以检验一下自己思想成长方面的完善程度。于是想要在路上每天写一篇日记,记录一天的体悟。后来上了路,这计划却没有能够实行。随身带着的那本本子上,多数张页上凌乱地记着一些码表上里程、时间一类的数字,剩下的是寥寥几行每天发生的让我印象深刻的事和潦草记录的每天的花销。路上没写出什么来,回到家也是迟迟没有动笔。从去年夏天到今年春天,快要  一年过去了。闲暇时,脑海中时常浮现出这一路上的情景和在拉萨时候的所见所闻,也曾梦到过小昭寺路上的神猴藏医院和那家差点把相机落在那里的甜茶馆。
    身在济南,时常怀念进藏路上起伏无垠的草甸、巍峨连绵的雪岭、湛蓝清澈的天穹和晚上八九点钟还依旧耀眼的金色阳光。刚开学这段时间,胸中郁结出大团大团的情感,脑海里浮现出大篇大篇的文字,教我直想把它牵出来揉成一尊尊精美的雕塑,便好摆放在那里可以随时把玩。看来八个月后的现在,是要到不得不分娩的时候了。那我就把它牵出来、揉出来、塑出来。不吐不快,不吐睡不着觉。

    昨天是“真”的两岁生日。二零一一年三月十九号,我有了第一辆真正的山地车,我给它起名叫“真”。这辆山地车是我期盼已久的,在我脑海中无数次勾画过它的模样。
    高三之前的那个暑假快结束时,我迷上了山地车,隐隐觉得自己可能会爱上这项运动。开学后不久的一天,我在自行车论坛上瞎逛,是巧合也是情理之中地知道有那么一群人,从中国的各个方向骑着车穿行在青藏高原上,于是我也给自己定下了这么一个目标——我也要去拉萨,就在高三毕业。当时就想着买一辆好点的、能进藏的山地车,父母根本不同意,因为本身有一辆普通的山地车可以骑着上下学,再就是当我提出买辆三千多的山地车的时候,他们根本就吓了一跳。两年前,骑山地车的气氛还没有在我生活了十八年的小城博山蔓延开来,用可以买到两辆电动车的价钱去买一辆人力驱动的自行车,确实让他们难以接受。我也在犹豫,父母也在犹豫。
    犹豫的那段日子,会在中午回家吃饭的时候,偷偷上会儿网在自行车论坛上潜水,一遍又一遍地读一些讲解标准骑行姿势的帖子。于是,每当在家有空闲的时候,就会在家里的镜子面前撅起屁股,弯下腰身,双臂前张,想象着自己的身子底下就是一辆山地车,想象着自己正骑着车尽情享受着迎面而来的微风。母亲大人看着我笨拙的单脚站立和自恋的表情,她就会说“行了行了,别整天照镜子了,学习去吧。”
    犹豫的那段日子,会在上课的时候开会儿小差。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地理课本上青藏铁路的介绍,在心里暗暗记住铁路的里程和遇到的施工难题。每当看到一幅完整的中国地图,我就会用手指或者铅笔从山东中部到西藏画一条长长的横亘中国东西的绵延的线。看着地图上经过的城市,努力地想象着自己要是有一天走上这条路以后会是什么感受。
    犹豫的那段日子,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我的注意力时常选择性地停留在目力所及的自行车上。每当有人骑着不错的山地车从我身旁经过,我就会仔细盯着他车子上的字母看。那个时候,我只认识捷安特和美利达;那个时候,要是看不清他车架上标的车子的型号,我只能凭借他的坐垫高度来判断他骑的是不是一辆好车;那个时候,我因为有机会骑着同学的像样的山地车在路上狂飙了十几公里而兴奋不已;那个时候,我做梦都想有辆自己的山地车。

    我告诉我的爸妈,我的那辆山地车很山寨,根本无法将坐垫的高度提高到适合我身高的位置,这样对我的腰和膝盖都不好;我告诉我的爸妈,我买了车以后不会耽误学习成绩,要是学习成绩有下滑,立马把车没收;我告诉我的爸妈,我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的爱好了,好不容易找到自己可以去追求去奋斗的梦想了,求他们满足我的愿望。那个时候的我的爸妈,担心我控制不住自己、学习成绩会下滑,担心我高三毕业后上了路就再也回不来。他们说,太远了,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你还是学好你的习吧。
    恩,我不是个让人放心的高三学生。高三的那一年,除了基本能力外我几乎没有听过课。我喜欢并且认定自己的那套学习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是最适合我自己的。所以老师很挠头,家访以后,爸妈也很挠头。他们不认同我的学习方法,我也很挠头。所幸成绩一直很稳定,他们也就不再干涉我的自学。但是对于自行车这件事他们是害了怕了,怕我功亏一篑。我性子比较刚硬,不肯放弃自己坚持的东西。他们没有熬得住我的软磨硬泡,答应如果一模考试的成绩如果考进了级部前十,那就给我买山地车。我知道这不是一件难事,但不努力也绝对不可能实现。文理分班的时候,我是以级部第九、班里第一的成绩留在了文科班。从那以后,在班里一直是二、三名,级部里一直是二三十名。爸妈给我这个机会,我看得出,是他们的妥协。现在想想,他们那个时候真是顶着很大的压力,而我的固执,一直是我伤害他们的、插在心头拔不掉的一把尖刀。
    一模的最后一门考完是在周五,周六我就去车店看车了,老妈陪我去的。上午看了车,下午就揣着一沓钱去买车了。当时成绩还没出来,我告诉爸妈进前十一定没问题,他们没多问,看得出来还在担心成绩的事。周一的时候,买车的第三天,成绩出来了,级部第八名。给他们打了一剂强心剂,而我骑着新车的时候也更加心安理得。
    当时在车店,看着车店门口堆放着一个个箱子,老板问我,要什么颜色的,我说黑色的吧。他就挑了一个箱子打开,几分钟把车子装了起来。我交了钱,把送的手套戴上,一只手拿着气筒,一只手握着把飞速的骑回家,任凭那把U型锁在把立上撞来撞去。买了车,我欣喜若狂,爸妈的心里的那块石头落了地,一块新石头又挂起来。
有了新车以后,我一有空就骑着爱车去爬学校周围长的、短的、陡的、缓的、去过的、没去过的各种上坡,把自己经验中那些最陡的坡爬了个遍。在日渐变长的暮色下,在还未转暖的春风中,我细细地把小城的春天看了个够,当我的那些同学还在教室里啃着面包目不转睛的盯着书本的时候。买车的第二天去爷爷家,还特意去村里的庄稼地里骑了一次车。当时不知道那原本就是一种骑行的方式,我把屁股从坐垫上抬起来,以减少路面的颠簸对身体的冲击。我小心翼翼地穿过高低起伏乡间小路,荡起车头越过不规则的田埂,任凭车轮卷起飞溅的石子和弥漫的黄沙。我感受着骑行越野的快乐。

    高考结束后,按原先的计划是该出发去西藏了,并且是该在路上的时候找个网吧网上填报志愿。但我的准备还差得远,所以理所当然地在家里养了三个月的膘。山东大学,与我刚上高三时候的目标是有点出入,但是看父母的样子,大概已经全然完成了他们的目标。终于不用再等我放学回家后第一眼先看我的脸色如何,终于不用跟我说句话的时候都怕影响了我的心情和学习进度。山东大学,他们觉得达到了他们的期望。他们心里再次落下一块石头,但一块新的石头又挂起来。

    我带着车子来到大学,念念不忘我的进藏梦想。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我每天骑车爬坡练体力,他们总是叮嘱我不要忘了学习。大一这一年,跟着车协的人学知识、学技术、练体力,在日子的一天天推进中我隐隐感觉到西藏离我不远了。爸妈看着我着魔的样子,又有所退让了。是的,他们又退让了。我在追求梦想的时候,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他们的神经承受极限,我理解他们的痛苦,但无法感受到他们痛苦的深度。
    大一下学期的一天,我估算着那辆摆在阳台上的山地车陪了我多长时间。我记得买车那天是个周六,因为周日第二天就骑着车去十五公里以外的爷爷家了。我开始推算一模考试的日子,最后确定了“真”的生日是二零一一年三月十九日。为什么给它起这么一个名字?应该和那个时候的学术理想有关吧,那个时候还抱着一颗要成为社会学家的心。世界观追求真理、人生观追求真实、价值观追求纯粹;第二,“真”和“珍”、“峥”“志”也都有点谐音,第一个字意味“珍贵、珍惜”,后面两个字是我两个好友的名字。当时一下子想到这个字,心里还觉得妙极,现在也觉得虽略青涩,但实珍贵。
    这辆车陪了我一年多,酸甜苦辣都是它陪我经历过的。但进藏不是它陪的我。进藏前两个月,我从网上买来了更大一号的车架和其他的配件,按照进藏的标准重新的改装了一下这辆车,“真”已经不是原来的“真”了,但是它的灵魂已经和我融为一体,带着我的青涩和成长陪我完成了进藏之旅。现在,“真”在家陪着我老爹,从没骑过山地车的老爹骑着“真”也是意气风发。恩,这就是山地车的魅力吧,当然,可能我的热情也感染了老爹。

    大多数人都问我为什么打定主意骑着自行车去西藏,身边喜欢骑车的人问我为什么选择青藏线。他们告诉我他们觉得青藏线太过单调,而且没有挑战。问我为什么不选择川藏线。我总是这么回答他们——“青藏线是我知道的第一条进藏线路。我从一开始就是为青藏线而准备的。我认定青藏线是我的路,川藏、新藏、滇藏是别人的路。”经过两年的准备,青藏线已经不仅仅是一段挑战自己的路程,更是对自己那么长时间的坚持的一个交代。用佛家的话来说,是一种圆满。再说了,我骑行的这条线路,已经不仅仅是严格意义上的青藏线了,而是“鲁藏线”。从中国的东端到西南端,这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修行。
    我选择青藏线,我选择从家门口出发,我选择骑自行车。是因为我不想错过任何路边风景,我不想让我的修行变成一段一段的破碎的旅程。我崇尚完整,我向往纯粹。我想用车轮、只用车轮压过我向往了两年、用两个月的熬夜做出来的路线;我想问心无愧地到达拉萨,对着我自己说“我没推车、没搭车骑着车子到了拉萨;我想告诉曾经斥我的想法为无稽之谈的人我完成了这件如果没有我他们一辈子也不会知道有人可以完成的事。我想要给自己的二十岁一个交代,想要坚持一个曾经让我在梦中哭醒的梦想。我想要尝试一种我曾经从来没有过、甚至从没胆敢想过的生活。我迫不及待地想上路、想开始兑现自己两年的诺言。我想要看看我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那条小路,能够通往多么遥远的远方。

作者: harrith    时间: 2013-3-21 15:10
看完了2l。
有些不想进藏了。
因为也想走我自己的路。

本楼争取跟着大旭更新~~
作者: 景行仰者    时间: 2013-3-21 15:25
本帖最后由 景行仰者 于 2013-3-22 20:31 编辑

春天到了。。。
大旭也开始回想往事,青春的日子。。。
作者: 邵烁    时间: 2013-3-21 15:38
火前占楼,连载完之后再编辑:onion17
作者: 乔二风    时间: 2013-3-21 16:14
终于写出来了 本想躲在一旁默默的看就好
难得还发信息通知要连载 便跳出来 证明你想要的读者一直在看
改天真的要让你来和我妈交流 有部分文风太像太像以至于我都觉得你才是亲生的
儿子你这样写旺旺儿媳妇会更爱你的嘤嘤嘤嘤
再更新
作者: 张旭    时间: 2013-3-21 17:59
回复 6# 乔二风


    恩,我才是亲生的~
作者: 史惠泽    时间: 2013-3-21 19:29
火乾流铭,坐等大旭的心路历程
作者: 徐志强    时间: 2013-3-21 19:53
我认定青藏线路是我的路
就喜欢这种感觉。。
作者: 邵烁    时间: 2013-3-21 20:12
回复 9# 徐志强


    不是318吗!!!!
作者: 雅雯    时间: 2013-3-21 22:30
貌似大旭是……可能是我想多了……
作者: 杨坤    时间: 2013-3-21 22:39
那么,川藏便是我的路了。
作者: 陈尚敏    时间: 2013-3-21 23:03
等你的“真”文。
作者: 张倩    时间: 2013-3-22 09:03
占楼,期待下文,坚定理想,应该是我们这代孩子共同的执着,加油~
作者: 王钟慧    时间: 2013-3-22 10:12
回复 9# 徐志强


    {:1_218:}
作者: 刘舒    时间: 2013-3-22 11:46
人生会有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的两年,但都不会是这个两年了,珍贵的真实的两年。
坐等更新。
作者: 苏学彬    时间: 2013-3-22 16:46
写的太好了,lz不要tj啊{:1_216:}
作者: sduliuzc    时间: 2013-3-22 19:15
我认定青藏线是我的路,川藏、新藏、滇藏是别人的路。

也有那么种感觉,走滇藏
作者: 兰海东    时间: 2013-3-22 19:17
本帖最后由 兰海东 于 2013-3-23 19:44 编辑

Sooooooooooooo clear.

Your Faith, Your Way, Your Life
作者: 钱成    时间: 2013-3-22 22:28
连载啊,我在追啊!
作者: 赵倩颖    时间: 2013-3-22 23:56
围观晚了
搬来小马扎持续关注

:onion17
作者: 刘显英Suuuunny    时间: 2013-3-23 13:42
崇尚完整, 向往纯粹!
多少情绪和心态和大旭蛮像的, 就是, 缺你这种牛劲, 看出我是大三老人了
占楼, 跟连载
作者: 王帅趵突泉校区    时间: 2013-3-23 21:07
顶一个…………………………
作者: 郑宇    时间: 2013-3-24 22:35
[attach]18033[/attach]
进藏
作者: 兰海东    时间: 2013-3-25 09:25
楼主,挖了坑要填的……虽然俺知道你很忙
作者: 钟晓珍    时间: 2013-3-25 22:10
我去,楼主文采太好了
作者: 张旭    时间: 2013-3-27 22:50
——第一篇  《丢了的水壶》(20130327)
               
    我有两个水壶,上学期丢了一个。这两个水壶,一前一后买的。老水壶购于高三毕业后;新水壶是大一下学期为了进藏又添置了的一个。
    丢的是那个老的。我查了一下购买记录,老水壶购于二零一一年八月三日。那是我第一次网购,确切的说是除了买书以外的第一次网购。一个装不下十斤的西瓜的箱子,打开以后,是头盔、码表和水壶。水壶打开以后一股淡淡的塑料味,灌上水泡了几天,从那以后骑车就装水用了。
    第一次带着这只水壶上路,是自己一个人八十公里的往返经历。路上只带了一瓶水,来的路上就差不多喝干净了。喝水的欲望跟温度有绝对密切的联系,冬天骑车一百公里都喝不了半瓶水,夏天骑车,四十公里喝一壶还是省着的。那时正值炎热的夏季,过了八点,高温就让人难以忍受。穿着透气的骑行服还是出透了汗,骑起车来微风阵阵吹在身上很是舒服,但是水分也很快地消耗光。到达目的地后接着过马路调转车头,骑了不到两公里,就把水壶里的水一饮而尽。心想就算一会儿不喝水,也最多两个小时就能回到家了,再慢连时速二十的速度都无法保持么?事实上,我用了四个小时回的家,平均下来时速就是十公里左右。开始是渴,后来是屁股疼,最后是又累又饿。我为什么一直在强调水和喝水的欲望呢?因为我只带了一壶水,而且没带钱。要是现在的话,身上没带钱根本不是什么问题,喝水吃饭睡觉这些事情不是非得用钱才能解决的。但是那个时候就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孩,水喝光了,就一直渴着,宁愿渴一路也不愿硬着头皮去别人家里要水喝。当然那一趟,我决定要做出些改变。于是在路上两次成功地获得了珍贵的水源。第一次是路边的一家汽车修理店。我推开铝合金门窗,里面坐着一个十岁左右的萌萌哒小姑娘,我瞬间就愣住了,心想这肯定是家长出去了呀,我是赶紧离开避免发生什么不好解释的事情还是硬着头皮要水喝呢?脑子里还在想,话已经说出口了——“你好,我水壶里没水了,渴得要死,能给点水喝么?”当时我一副落魄的模样,小姑娘倒是很淡定,指了指旁边的饮水机,“你接就行了”。我当时激动地把水壶凑到出水口处,看着清澈的纯净水流入我的杯口,心里是十分的感动,嘴上连说了好几个谢谢。我到现在都还记得我接水时,离我五六米的坐在沙发上的小姑娘偷偷看我的眼神。告别小姑娘,继续上路。路上水又喝光了一次,这次我去了一间银行大厅,问也没问,就到饮水机前喝了个够。
    刚来山大的时候,军训期间,学校发的斜挎包刚好能放进我的水壶,于是每天军训的时候我都会灌上满满一壶水,军训休息的时候喝。某天下午,大队解散后,我往食堂方向走。远远望去,在欣园西门的小广场上摆着好几辆拆了的、翻过来的自行车,周围围了不少人。我心想,这肯定就是车协了。我快步走上前去,“咱这是自行车协会么?”“是呀!是呀!”一只晓琳、一只晓晗就从人群中飞出来飞到我面前,“对自行车协会感兴趣么?”“恩,喜欢骑自行车。”“要是你愿意的话,我加你飞信吧,这样我们有什么活动就可以给你发通知了,虽然现在还没有纳新。”对,那个时候还没有纳新,我就荣幸地见到了这群车协的人。留号码的时候,那只晓晗大叫一声“你看他这个水壶!一看就是骑车的!嗷嗷嗷!”告别我遇到的第一群车协人,我就自豪的拎着水壶去吃饭了。我的水壶,成为一个标志,让爱车的人一眼就看得出,这也是个骑车的人。
    就是这个水壶丢了。这个被汽车修理店的小姑娘盯过、被银行排队等候的人盯过、被那群车协人盯过的水壶丢了。现在想想,我也想不起来是什么时候丢的、怎么丢的。只能大约想起有那么一段时间,突然发现自己少了一个水壶,身上带着一个,明明宿舍里应该还有一个的,结果翻来找去找不到了。难道是我带出去丢了?还是舍友收拾卫生的时候给收了?时间过去那么久,当时也没有深究,反正是丢了,反正还留了一个。陪我去过西藏的水壶,丢了一个,还剩了一个。

    为了进藏买了第二只水壶。因为自己知道,一只水壶根本不够用。水壶可以循环装水,喝光了可以加满,但是当你因为找不到加水的地方而着急的时候,你就会非常想拥有两只水壶可以储存更多的水。事实上,进藏路上,我准备了四只水壶。两只骑行水壶,可以插在水壶架上的那种;两个脉动的饮料瓶,因为再多的骑行水壶也没有水壶架可以安放了,所以就买了两个和骑行水壶可以装同样多的水多的饮料瓶放在驮包的后面两个专门为放水瓶设计的长兜兜里。两个脉动的饮料瓶不是出发前就装备好的,也是刚开始骑行的那几天根据实际情况配置的。出发地一天的傍晚在泰安于晓晗姐回合的时候,她看我只准备了两个骑行水壶,她就断言,肯定不够用。恩,实际上第一天的骑行也让我多少了解到了我应该准备多少的储水量才能保证我一天舒舒服服的骑行。
    因为这两个一模一样的脉动饮料瓶,还闹出了一档子囧事儿。刚过西宁的那个中午,突逢小雨,温度骤降,于是在路边商店买了瓶青稞。玻璃瓶不好带,就装在脉动瓶子里了。高原上气温低,喝水不多,所以腾出一个瓶子来装酒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有了这青稞酒,因为晓晗姐说白酒可以解乏,于是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美美地喝一小口,然后在微醺的状态下入睡,赛过活神仙。有一天,我们找到旅馆,把车子弄进院子,驮包卸下来放到屋子里。忽觉一阵口渴,因着两个骑行水壶还在院子里的车上挂着,我就从驮包后面掏出脉动的瓶子狠狠地往嗓子眼里灌了一口,然后我就醉了。醉呼呼的洗了个澡,醉呼呼地跟着晓晗姐和雅雯去吃拉面,醉呼呼地跟着她俩去买第二天路上的干粮,醉呼呼的在本子上记下这一天的行程,醉呼呼的把当天拍的照片看了一遍,最后醉呼呼的入睡了。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拿错过瓶子,因为从拿错瓶子的第二天起,有个瓶子里的液体就再也没有超过瓶子容积的一半。

    刚上路的时候,一新一旧的水壶,很好辨认。老水壶因为经常在水壶架上抽来抽去,瓶身上已经有了很多纵向的划痕,瓶底也摩擦、碰撞地粗糙发黄。而且新水壶有一个设计缺陷——新水壶顶部的塑料盖不能盖得很严实,一有较大的颠簸就会弹开。导致一在路上听到乓乓的撞击声,我就得腾出一只手来把水壶盖重新按死。这是小问题,两只水壶都陪我到了拉萨。这时候,最新的水壶也经历了四千公里的历程,两个水壶上的划痕已经没有什么差别了。只能通过水壶盖的松紧程度来辨别它们的新旧。后来回到家,妈妈告诉了我另一个分辨新旧水壶的方法——两个水壶壶盖里面的橡胶内衬,一个是黑色的,一个是透明的。现在我只有一个水壶了,不用辨认了。
老水壶,你要走好。你现在去哪里了呢?额,不会去废品回收站了吧。谢谢你陪我走过那么长的路,你身上有我很多很多美好的回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这种没有告别的分离,确实让人有些怅然啊。

    上学期丢过一个水壶,还丢了一本书。一本从西藏带回来的书。书名是《西藏通史》,定价一百块钱。那是从拉萨最大的新华书店里买到的,书的扉页上盖着拉萨市新华书店的红印章,托运的时候,没有把这本书放进包裹里,而是放进了自己随身背着的一个包,这是从拉萨背回来的书。大二上学期刚开学没一个月,我在理综609的最后一排上自习。我喜欢那个地方,那是一个东西朝向的教室。十月份的秋季,每到傍晚就会有醉人的落日景象,伴着飘上六楼的楼前校外街道的流行歌曲,总能回想起自己那一段躁动不安的青春时光。一天下午四点半许,我到隔壁教室找同学聊天聊了半个小时,返回时,压在一摞书下面的那本《西藏通史》就不见了。我又怅然,肯定是被哪个同学抽走了吧,打扫卫生的阿姨不至于去关注什么西藏通史。这同学应该是很有眼光的,留着压在上面那本《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没有动,单单抽走了底下的那本《西藏通史》。那天晚上我还一直留在那个教室自习,我怀着一丝侥幸的期许希望是什么喜欢看书的人抽走了然后晚上会还给我。那本书上还有我做了十几页的旁批。那天晚上,没有人来;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去过那间教室自习。有时候因为上课会上到六楼,我会去教室后面转一圈,看哪个桌洞里有没有那本我从拉萨亲手带回来的书。
    除了我丢的水壶和书,雅雯也在到达拉萨的最后十公里中不见了她的相机,大概是放在车前包里颠掉了吧。我们还回忆着上次用相机的地方又反骑了十多公里,没有找到。一千多张照片,再也不能看到。她很释然,说照片丢了就丢了吧,留在心里那种感觉永远也不会消失。我相信她的话,相信她心里肯定也是这么想的。她丢了宝贝的相机、我丢了宝贝水壶和宝贝书,每每想起都会觉得有些遗憾,但是这些遗憾也不至于放不下。说个跑题点的话题,一句话说一下鲁藏线的收获和成长,我想应该是“很多事情都看开了、放下了”吧。如果连丢东西这样的事情都一直耿耿于怀,那么这才是愧对于青藏线之行的。

    今天中午回宿舍,爬上三楼左拐,发现走廊一头的自己的车不像往常一样靠在走廊的尽头,血压马上就高了。回头一看,另一头的车也不见了。心想可能是打扫卫生的阿姨给收了。立马冲下楼,压着火问阿姨“阿姨,我的车不见了”。“对,是因为我们提醒过好几次你都不把车子收进宿舍,所以我们把你们的车收了、卖了。”我知道她是在开玩笑,但是我的火已经压不住了——“你们把我车弄哪了!?”我一嗓子喊出来,阿姨脸色马上就变了,解释说没有卖没有卖,给收到一个小房间去了,说以后不能在楼道里放车,问我要不要现在就把车子给我推出来放到宿舍里面去。“你们给我收着吧!”,说完,我就上楼了。
    在楼上越想越生气,“竟然敢动我的车”,这句话一直在我脑袋里闪动。“你们以为我愿意天天往楼上扛啊,放在楼下的破车棚里风吹雨淋,还会丢,这是陪我进过藏的车子啊,丢了拿什么能弥补啊!”想到这里,我就又下楼去跟阿姨去理论去了,打算继续把我的车子留在走廊,因为宿舍的空间实在是小。我准备把刚刚脑海里那段话说给阿姨,准备像刚刚质问“我的车在哪里“那样继续讨个公道。敲门,进门,我找了个座位坐下,阿姨看着我。我忘了从何说起,脑子里就一句话就说出来了,“那是陪我进过藏的车啊。”这句话竟然没有半点怒气,话刚说出口音量就在一直减小,十个字的一句话,说到后半句就哽咽了。然后就不再说话,听阿姨开始一通的说教。
    过了一会,我情绪稍稍稳定了。告别阿姨,我起身离开。几分钟后,我跟在阿姨后面取出了关在小黑屋里的车子,左右手伏在车把上,不断地交互捏着刹车,慢吞吞的把它推到了我的宿舍里。突然觉得,不管怎样,只要我们俩在一起就好,不管在哪里、不管多狭窄的空间。
    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有多长时间没有这么愤怒过了,那种怒不可遏的心情,差点让我一拳倾泻到楼口的消防玻璃上。那个时候,谁要是敢在我车上动一下,恐怕我早已经控制不住了上去揍他了。这件事,让我了解我对我的车子有多爱,让我再一次看到我车子的时候有另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水壶、书、相机,可能是因为不那么在乎才放的下吧。看来中就是有那么些东西是放不下的,或许是时间太短无法接受?或许是时间太长我已经忘记了发现那本《西藏通史》丢失时我心里的愤怒感?可能并不是这么简单。有些事情可能就是特别在乎吧,有些事情可能就是无法退让吧。好像有点矫情,但是无所谓,不矫情的人没有个性。我无法将我在乎的事情和不在乎的事情做个系统的分类,或者说我很难在给“在乎“和”不在乎“下一个定义,当然我也懒得去做这种事。在无论如何都必须面对的突如其来或潜移默化的改变和发生中,我在慢慢了解着自己。

作者: 刘舒    时间: 2013-3-28 12:53
本帖最后由 刘舒 于 2013-3-28 12:54 编辑

大旭这篇文章我会一直在微信上推荐大家关注哒。
大旭的文,你值得拥有。
作者: 张旭    时间: 2013-3-29 22:46
——第二篇   《我的胡子》  (20130329)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的胡子成了大家的焦点。每个见到我的人都会将目光集中到我的胡子上,关系近的会经常拿我的胡子开玩笑。
    从刚入大学的那天起,我下巴上的胡子就没有动过,直到骑车到了拉萨,才把那珍贵的胡子剪掉。所以大一一年,我的胡子肆无忌惮的生长,几个月后它长得实在很长了,我就会往后捋一捋,使它贴着脖子继续生长。上课的时候老师有时候也会盯着我的胡子看两眼;出门买东西的时候,喊别人阿姨、大爷都有点不好张口;吃饭喝汤的时候有时候会把汤沾在胡子上;穿衣服拉拉链的时候,有时候也会一不小心把胡子拉到拉链里面疼得要死;冬天还好,到了夏天,下巴上面厚厚地覆盖着一层胡子,会感觉有点不大利索,但是也还是坚持留着,即使天热的时候出汗多了下巴会有点痒。
    为什么这么不方便还要留胡子?每逢大家询问我不刮胡子的原因,我就会告诉大家“到不了拉萨,就永远不刮胡子”。这么说不假,但不是最初的原因。大一时候的我还没有电动剃须刀,剪胡子用的是小巧点的剪刀。可能是我的手不够灵巧,总感觉下巴上的胡子用剪刀剪起来很费劲。军训期间累得要死要活,所以就更没有心思去修剪胡子,并且那个时候觉得留着点胡子更有男人味,于是就一直没有剪。等到胡子的长度到了让别人在意并且询问我留胡子的原因的时候,我已经对胡子有感情了。“到拉萨剪胡子”这个决定不是在一次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而是慢慢地在心里扎根的。跟越来越多的人解释这个原因,我也就愈加肯定我的坚持。当然,跟别人解释的时候,有的一笑而过,有的若有所思的点头。肯定有人嘲笑我的做法吧,笑我的想法太简单,笑我太执着太矫情。也有人谓之为“蓄须明志”,我想我也到不了这个高度。我大概只是想给自己的坚持一个交代,只是不想断断续续地为梦想做点滴的事情,想要随着胡子的生长而一点点靠近拉萨吧,就像一种无形的记录一样。我想,在车协有人问起大旭是谁的时候,肯定有人会说“就那个留着胡子的那个大个子”这样的话吧。
    度过了在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寒假开始了。回家过年,见各种各样的亲戚,都劝我把胡子刮掉。说年轻人留着胡子像个什么样,一点都不青春;还有的拿封建观念说事儿,说老一辈还健在的时候孩子不能留胡子。跟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很短,吃个饭聊聊天就分别,所以我也不怎么在意他们说什么。当初爸妈看我留起胡子,也是一个劲儿的嫌弃,“赶紧刮了去”。我跟他们解释“高三毕业时没有去成西藏,这是我的牵挂。我决定留胡子,留到我到达拉萨的那一刻”。他们劝了几次,我每次都拿这几句话回应他们。然后他们也就不再说什么。每当有亲戚说起我的胡子,他们就会说“看看吧,听听人家怎么说,还不赶紧刮了去。”他们知道我不刮,所以到了下学期他们就不再劝我,甚至有的时候还会帮我圆场。妈妈告诉我女生不喜欢留胡子的男生,我笑着告诉她我现在不想找对象。

    就在大一上学期,奶奶起夜的时候摔了一跤,然后就脑血栓说不出话来了。没有生命危险,但左侧身体已全然没了知觉,卧病在床,时时刻刻身边都得有人照顾。上了大学一个月回一次家的我一下子难以承受,看着奶奶支支吾吾对我说一连串的话我却一个字都听不出来,我私底下着急的落泪。有时候听懂几句,我激动得要命,奶奶脸上也绽放笑容。从奶奶摔得那一跤到奶奶去世,六个月。每次回家,去探望奶奶的时候,进了屋,我都会大声地喊“奶奶”,喊好几次。我喊一次,她应一次;我喊几次,她应几次。然后我就会摘下头巾,拿着奶奶的右手放到我的下巴上,说“奶奶,摸摸我的胡子长了没?”奶奶就用她的右手揉着我的胡子在我的下巴上摩挲着,有时候还灵活的用几个手指把胡子捋成一绺,我说“你要给我的胡子编个辫子啊!”,奶奶这时就会笑得合不拢嘴。
奶奶去世后,我知道再也没有人给我的胡子编辫子了。守在奶奶的遗体前,差点决定把胡子剪下来烧掉。后来没有剪,还是让它陪着我吧,让这曾经被奶奶把玩过的胡子见证我达到拉萨的那一刻吧。事实上,它不仅陪我到了拉萨,我还把它又带回了家。到达拉萨的第二天早上,我用那把随身带了四千公里只为最后用一次的剪子一下子剪掉了已经四五厘米长的贴在下巴上的胡子,我把这些胡子仔细放在那个同样曾经带过奶奶头上的头巾包裹着,亲手带回了家,现在还在我的卧室放着,我准备什么时候把这些剪下来到奶奶的坟头上埋了、或者烧了。

    在刚过天水的那个下午,我身上的干粮和水都没有了。天巉公路两侧是尽是山,找不到补给的地方。我又渴又饿地不知道骑行了多远,在一个长长的上坡中间看到了一个卖杏子的老大娘。我像找到了救命恩人一样扑上去,吃了几个杏子,就跟大娘聊起了天。大娘说我不该留那么长的胡子,还说“你看你那么长的胡子怎么找对象啊。赶紧回家把胡子剃了,让你爹在村里给你说个媳妇儿啊。”我连笑不止,一个劲儿的谢谢大娘的提醒。大娘生活在农村里,这是甘肃南部偏远地方。她不问我骑车去哪里,也不问我从哪里来,她说的方言我也只能听懂一半,但是她的关心、她的无意的责怪,都让我心里无比地温暖。大娘提到了我的胡子,我又想起了奶奶摩挲我的胡子的场景,心中生出无限温情。
    到达拉萨的那一天,提前给井强大哥打了个电话,他说要从城里出来接我们。见到我们的时候,强哥很高兴。细看我的时候吓了一跳,“你怎么留了那么长的胡子?”“留了一年,我想到了拉萨再刮胡子。”“小孩还挺有个性,今晚上把胡子刮掉把,你留着胡子在拉萨会有警察找你的麻烦”。恩,刮掉吧,第二天就刮掉了,到了拉萨就可以刮掉了,当然也怕警察找我的麻烦。
    用剪刀细心地剪完胡子,照了照镜子,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回到家,爸妈看我刮掉胡子的的样子,说这样才像个年轻人嘛。朋友见了也都说我年轻了好几岁。
    现在有了电动剃须刀,一分钟轻轻松松就能将胡子扫除干净。我时常怀念起留着山羊胡的那段时光,那段不可复制的纯粹的日子。不知道以后,自己还不会像以前那样留起胡子。但那段回忆,那段长胡子的回忆,是永远留在我和我的家人朋友心中了。

作者: 刘强    时间: 2013-3-29 23:45
啊 你终于更新了
作者: 於丙然    时间: 2013-3-30 17:45
大旭,我很好奇,既然你那么想进藏,为什么是雅雯姐她们来找你一起去的呢?如果她们不找你你又是怎么打算的?希望在之后的更新中能能到答案。
作者: 蔡蕾    时间: 2013-3-30 18:32
回复 29# 张旭
寒假里我静静地坐在她的床榻边,低着头没有说话。
开学后的第二个周的周三一整晚,我还是静静的坐在她的旁边。
手机里有我某个署假给她照的照片,她那时候笑得真好。
我知道我以后再也不用给她打电话了,
再也不会问她今天吃的什么啊
她再也不会乐呵呵的说:吃的好吃的
我再也不会撒娇说:我也要吃,我也要吃
她再也不会回:你回来,回来就可以吃到了
作者: yjta!kobe    时间: 2013-3-30 18:56
hey  那个留着胡子的那个大个子

带着自己的“真”一起看过了这么多的风景.看着你的文字,内心深有感触......
感觉自己对自行车的爱,在你们面前真的好像是一毛不值一般。从一开始对于远征的满怀期待,到现在的各种担心。
你的坚持,你的精神。加油吧~~~
{:4_261:}
作者: 周思怡    时间: 2014-1-14 13:36
如果我是个男生的话……
作者: 李安馨    时间: 2014-3-16 15:56
又一篇,看完。。。
“我不想错过任何路边风景,我不想让我的修行变成一段一段的破碎的旅程。我崇尚完整,我向往纯粹。我想用车轮、只用车轮压过我向往了两年、用两个月的熬夜做出来的路线。。。”
“我认定青藏线是我的路。。。”
有些心情我已表达不出
作者: 滕惠民    时间: 2014-3-16 16:03
好想看长胡子的大旭君QAQ!!!
作者: 李彦熹    时间: 2014-3-16 18:13
{:4_255:}写下去写下去
作者: 孙敬书    时间: 2014-3-16 22:24
为什么大旭的文字总是有这么高的人气!!咔咔咔···
作为老乡我深感骄傲
作者: 肖莹    时间: 2014-3-18 23:39
原来你这么多故事,,,好羡慕,好佩服,,,
作者: 李金彦    时间: 2014-4-14 16:54
今天闲着没事翻你的帖子,总想回点什么,又小心翼翼地一遍遍把码好的字删掉。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不知道让你现在想起来会有怎样的心情。一个人就是一本书,只看封面不会知道它的内容有多丰富。你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但是认识了经历过这么多的你,认识了经历过这么多的车协人,我三生有幸。我想有一天也可以像你们这样,说很多很多自己的故事。
作者: 谷宗政    时间: 2014-4-14 17:00
大旭要不要一起再留胡子 比谁的胡子长得快
作者: 二狗子    时间: 2014-9-2 13:48
发现了一个坑

替大家催更
作者: 刘玉龙    时间: 2018-2-7 16:03
在软园群里看到有人翻出了这个帖子,友情催更
作者: 少鸿Y李宏达    时间: 2018-2-8 00:25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我亦有我自己的人生轨迹,要成为怎样的人,以后做什么样的事,该给自己一场规划了。大旭学长这般“蓄须明志”,不到拉萨,不剪胡子,佩服这股韧性!不要忘了自己十八岁时的梦想,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去的地方。
滇藏线,等我。
作者: 张旭    时间: 2018-3-4 20:46
——第三篇 《每次和朋友说起过去的旅行》(2018-3-4)

几年前我在车协论坛上开帖,说要写写自己进藏的事儿。当时是想写个十来篇文章,把自己想说的话、想记的事写下来,拼凑出个像模像样的东西,算是给这趟骑行收个尾。头一个星期心血来潮更了三篇,后来忘了因为什么事儿耽搁了,笔头就再也没有提起。

不久前有人挖坟,把那老帖子挖出来催我。我思考了一会儿人生,心想我这活得不长,挖坑不少,本着“能填一点是一点”的原则,试试看能不能把这篇帖子的坑填完。

进藏是2012年的事儿,到现在算起来还不到六年。记得当时刚开始写连载的时候,对这一点颇不满意,想象着这种文章的开头如果是“二十年前,我骑车出了趟远门儿……”就会气派很多。可这才不到六年,我就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如果你有耐心看到本文最后一部分,那是一个日程表,记录了我这趟骑行每一天的行程,而为了整理这个表,我花了不少时间才确定某些天的起止点。

说来惭愧,大部分都忘掉了。现在能脱口而出的只有这些:路上骑了三十八天,四千一百多公里;经过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西藏六个省份和自治区;一路上自己骑了一千多公里,跟两个女生断断续续骑了两千多;那年的车协远征是去敦煌,我们在兰州相遇。还可以再说点儿,但也仅限于勉强记得。当时的感受已经不再真切,风曾经吹在我身上就像吹在别人身上,雨曾经打在我脸上就像打在别人脸上。回想起来,这一切都像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而当我说起这些事的时候,就像在叙述一段小说里的情节。


这次先说说骑行路线。

关于这次骑行的路线,我在上大学之前心里大概有数,某本高中地理教材的中国地图上应该还有我用铅笔大致描出的痕迹。但具体到每一天的行程,是在出发前花了大概两个月才最终确定的。平时跟身边的人聊起来,别人最好奇的也是这个,你怎么知道该走哪条路?到了晚上住在哪儿?

其实国内有一些很成熟的骑行线路,每天的行程和食宿都写得清清楚楚,去了直接找就可以。这些线路里,最成熟的可能就数进藏的那几条了。青藏高原不像平原地区四通八达,每个补给点之间往往隔着几十公里,即使带好水和干粮、严格按照路书去走也非常艰苦,更不要想着另辟蹊径。

这次骑行的四千公里中,我只制作了淄博到西宁这两千公里的路书,西宁到拉萨那两千公里,是完全按照攻略骑的。当时参考了《骑车去西藏》这本书,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现在市面上已经没有了。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即使能找到那本书,参考价值也很有限了。

制定路线时,我基本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首选国道、省道。重点城市之间都有国道或省道相连,路况较好,补给也多,不会出现断水断粮的情况。记住当天要途经的城镇和公路编号,问路时能用得上。

2.避开修路路段。国道省道路况虽好,可也经常修路,跨省份骑车,很难提前知道哪些路段正在修路。每一天落脚的时候我都会问问旅店老板前方的路况。

制定路线时用到的工具是百度地图和谷歌地球,前者画路线、测里程,后者看海拔变化和实地实景。例如,郑州和洛阳相距一百二十五公里,海拔略有上升,正常速度一天骑完就不成问题。平坦路段会适当增加行程,起伏路段对体力消耗较大,会适当缩减行程。

谷歌地球绘制路线的功能特别好用,在地图上手动绘制一条路线,它就可以自动为你生成一张高程图,让你知道在多少公里处会有路面起伏、起伏程度如何,这样就能更好地分配一天的体力。两个月的大部分空闲时间我都在用谷歌地球制作高程图,一边画一边看风景。默记要穿过黄河的次数和过了宝鸡要连续爬坡的天数。

[attach]33853[/attach]

照现在的眼光来看,用两个月的时间来制作路线非常奢侈。对于三个人的骑行小队来说,每天晚上确定第二天的行程都来得及,假如第二天无法完成骑行计划,随便找个地儿歇脚也行。现在的手机导航非常方便,可以极大地节省时间和人力。但过度依赖导航也挺没意思的,哪赶得上向路边大爷问一句“大爷,这条路往前走是到宝鸡吧?”来得地道。

再说说住宿。

不少人以为我这一路到了晚上都是睡帐篷,那是没有的事儿。虽然一连三十几天没住过一百块钱以上的酒店,但基本上也是在有空调、能洗澡的旅店过夜。我出发时是在七月,白天骑车出一身汗,晚上洗洗澡吹吹空调还挺舒服,吃饭时喝点儿当地啤酒,远没有想象中那么艰苦。

过了宝鸡的第一天,晚上住在东岔乡。我进到村里唯一的旅店,其实就是村长家的二层小楼,一层自己住,二层当客房,村长不在,他媳妇儿和孩子在家。我问村长媳妇儿有没有带空调的房间,院子里的几个孩子先搭话了:“你别看白天热,晚上冷得很,还要盖被子哩!”从这一天起,我沿着祁连山脉向青藏高原进发,昼夜温差较大,屋里的空调成了摆设。

西宁之后,就离“吹空调、能洗澡”越来越远。高原上的住宿,除了条件优越、屈指可数的兵站,大多时候都住在藏民自己开的旅店。住在没有生炉子的房间,恨不得盖上三床被子。洗澡更不必说,根本没有那种条件。从西宁到拉萨近二十天只洗过一次头,还是在沱沱河镇的旅馆里用凉水洗的。

[attach]33854[/attach]

过唐古拉山口那天,晚上住在离山口不远的道班。道班是负责道路养护的组织,唐古拉山口的道班提供免费住宿,只是要求在第二天临走时写些感谢的话。那是我这次骑行中的海拔最高点,也是最难熬的一个夜晚。身体极度疲劳,喉咙疼得厉害,躺下以后因为高原反应喘气都很困难,不知道挨了多久才睡过去。传闻这里每年都得睡过去几个,早晨醒来后,我一心想着赶紧离开,连感谢的话都忘了写。

[attach]33855[/attach]

骑行第八天到了华阴,我住在一个同时提供住宿和餐饮的旅馆。吃饭时跟老板娘聊天,她说起有个比我小几岁的儿子,在西安上学,放了假整天在家打游戏。最后她语重心长地跟我说:“你年纪轻轻就这么了不起,将来一定能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后来想想,这可能也是她对她儿子的期许吧。但当时听得我心里暖暖的,直到现在都记得。


Day 1(7月3日)博山区-边院镇
Day 2(7月4日)边院镇-郓城县
Day 3(7月5日)郓城县-菏泽市
Day 4(7月6日)菏泽市-开封市
Day 5(7月7日)开封市-郑州市
Day 6(7月8日)郑州市-洛阳市
Day 7(7月9日)洛阳市-陕县
Day 8(7月10日)陕县-华阴市
Day 9(7月11日)华阴市-西安市
Day 10(7月12日)西安市-宝鸡市
Day 11(7月13日)宝鸡市-东岔镇
Day 12(7月14日)东岔镇-秦安县
Day 13(7月15日)秦安县-定西市
Day 14(7月16日)定西市-兰州市
Day 15(7月17日)兰州休整
Day 16(7月18日)兰州市-红古区
Day 17(7月19日)红古区-西宁市
Day 18(7月20日)西宁休整
Day 19(7月21日)西宁市-倒淌河镇
Day 20(7月22日)倒淌河镇-黑马河乡
Day 21(7月23日)黑马河乡-茶卡镇
Day 22(7月24日)茶卡镇-都兰县
Day 23(7月25日)都兰县-巴隆乡
Day 24(7月26日)巴隆乡-诺木洪
Day 25(7月27日)诺木洪-格尔木市
Day 26(7月28日)格尔木休整
Day 27(7月29日)格尔木市-纳赤台
Day 28(7月30日)纳赤台休整
Day 29(7月31日)纳赤台-不冻泉
Day 30(8月1日)不冻泉-五道梁
Day 31(8月2日)五道梁-沱沱河
Day 32(8月3日)沱沱河-雁石坪
Day 33(8月4日)雁石坪-唐古拉山口
Day 34(8月5日)唐古拉山口-安多县
Day 35(8月6日)安多县-那曲市
Day 36(8月7日)那曲市-古露镇
Day 37(8月8日)古露镇-当雄县
Day 38(8月9日)当雄县-拉萨市



作者: 王怡晨KS    时间: 2022-4-28 12:56
可能现在的自己没有这样强烈而坚定的信念,但看过别人的故事之后,心底总会涌出来感动,别人的青春真好,我也要努力创造自己张扬活力的青春。




欢迎光临 山东大学自行车协会论坛 (http://bbs.casdu.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