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严海东0803 于 2015-4-22 15:30 编辑
给自己一个定位
[size=10.5000pt] 加入车协已经半年,从不识车,不识路,不识人到几乎每天都要骑一会车,每次出门都能遇见认识的人,一些路的名字变得再熟悉不过。这半年,我在车协过得很快乐。 除去平常的体训拉练,最爱做的事是在每晚闲暇时或睡前上一遍车协,看看今天谁又在论坛上说了点什么,总结了什么,或者是看了什么学了什么得到一些经验在这方寸之地分享,抑或是看看前辈们在过去说写下的一些好的帖子,具有思想性的,具有技术性的,具有历史性的,都看过一些,收到过很多启发。[size=10.5000pt]这是我第二次写贴。上一次还是刚刚入学时,那时觉得自己就像一个高三的一样,然而度过这半年,在大学,在车协接触了很多优秀的人,这些人都可以叫做我的老师,教会我很多。半年多了,我的思想变得更加活跃与主动。身为一个艺术学院的学生的确不敢在诸位面前说多么思想性的话。就想想平常写日志一样说说自己最近的经历。
[size=10.5000pt] 今年的清明拉练,是洪楼的小伙伴策划的。因为被拉近了清明拉练策划组的群,所以拉练前期的准备工作我也有了解:每天,策划组小伙伴们都会在群里讨论,讨论如何做策划?如何出路书?如何去确定人数和保证参加的人数能够在可掌控之内?如何分配每队的职务?还会去和旅行社、客运站、火车站、物流等谈托运,谈价格。当时是在做会刊,因此也只是看看信息并没有参与他们的策划。他们真的是顶棒的:小组每个人都认真地准备着这次拉练,不懂得就问老会员,问完马上去行动。拉链第一天晚上,每个队职务都开了会。我当时蹭了二队的会议。队长,协理,技术员,前骑,前助......每个人都发言,说了当天出现的一些问题。每个人都是认真地说着,认真的听着。唐若聪在平常是很逗的一个人,被取外号“二聪”。那晚我看着他,突然觉得他像一个“前辈“。作为队长,对出现的问题看得很全面,给出的意见也是很中肯,对骑行似乎已有着很多的经验。
[size=10.5000pt] 从开学初到现在,同届的往届的都常常交往着,突然发现周围的这群人都“变”了,变得能够独当一面,一切事务都能很好地处理好。大一再过两个月就要变成过去回忆。我突然有种大家都长大了的感觉。开学前我们都是一样的小会员,现在一群人在做路书,一群人在做会刊,一群人做会衫,一群人去竞赛。都有一样身份但也有各自分工。昨天京赛选拔,爬斗母泉和平常爬怪坡的感觉差不多,我总是处于中间的位置,就像自己在日常做事一样,我从来没有登顶。这几天似乎很繁忙,但是我还没有完成任何一项事情。仔细想想也许是自己什么都去尝试,但所有都是平平天赋。没有一个轻重取舍,一切都一样对待。没有找到自己的舞台,很难绽放光彩。
[size=10.5000pt] 我尝试总结:我曾经认为最重要的是思考,但我现在觉得是定位。一部电影的定位:决定是悲剧或是喜剧;一个角色的定位:决定是正派或是反派;一个市场的定位:决定服务主体是青少年人群或是中老年人群。定位之后,就一定会有一个侧重点——体力不好,定位非体力流;技术不好,也许你会是一个好的体力流。于我,体力没有优势,或许在宣传这块我还做的不赖。如果非得去拼体力,最后是会进步,但不一定能够到达巅峰。就像尼玛哥来做宣传,未必现在是总宣;金彦去了车队,她应该也不是队长。
[size=10.5000pt] 很多事情我们共同追求,但并不每个人人都要在同一个领域成为第一。车协也不会因为某一个第一就得到发展,都是综合的力量。
[size=10.5000pt] 个人拙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