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自行车协会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程艾影·远征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3-4 00:30: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于一个艺术作品,创作者和欣赏者所投入的精力是极不对等的,总有一方会比一方多得多。”

这是我心证的一个规律,并且悲观而理所当然地认为,往往创作者付出的比接触到作品的人多得多。就拿《远征谣》来说,你可能从来不知道这首歌从无到有、一字一句构建出来,有多么不可思议;不知道“内蒙到四川”“重重的行囊”原版歌词是多么不押韵;不知道“云的形状”“乡村夜晚麦浪之间”“默契目光”有多少隐含的意思和故事。你可能听到开头“do”“so”两个音,不合口味就略过了;亦或者听到“山大车协远征队”而不是熟悉的“伍岚正和程艾影”,心中就掀起一阵排斥;再或者你耐下性子欣赏下去,发现歌者的吉他打品,声音沙哑有气无力,无法忍受关掉视频。这很正常,换做是我也不会花个几分钟听这个逼崽子雪夜唱歌和看冗长的文字。创作一个作品需要千万个想法,讨厌一个作品只用一个理由,创作者付出的比欣赏者多得多,这很正常,天经地义。

可是另一种情况也是真实存在的:欣赏者付出的比创作者多得多。按前文说法,这是非常不正常,很奇异的事了,创作者需要精准地卡住欣赏者的每一个审美点,即使不是特别好也不能是坏,还得有一项特别吸引住欣赏者,使欣赏者浮想,甚至想要二度创作(就像我听“伍岚正和程艾影从上海到武汉”想到“山大车协远征队从内蒙到四川”一样)这很难得,对于没啥才华也没经过专业训练的业余爱好者来说,遇到这么一个愿意欣赏愿意记住你的作品的人,值得好茶好酒招待畅聊一个晚上了。

而我是多么幸运,不仅遇到一个,遇到了二十三个;不仅一个晚上,是三十个日日夜夜。我三生有幸遇上你们,你们让这张白纸写满了诗篇。

不过那毕竟只是一首歌,歌词还那么复杂,可能现在已经忘了七七八八了吧哈哈哈。不过仍旧感谢你们,陪我把这个疯狂的梦做了这么久。现在我每唱一遍,都还是会有新的感受,这是最感谢你们的一点,你们让我从一位创作者变成一位欣赏者。

这是我的歌,这是我们的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币 +20 收起 理由
wyj + 10 很给力!
时君一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开

QQ|小黑屋|手机版|北大车协|车协主站

GMT+8, 2025-3-31 12:09 , Processed in 0.094312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