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山东大学内蒙古研究院建设调研 地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时间:4天 一、背景介绍 2024年12月,山东大学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在教育、科技、人才、文化、医疗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其中乳业、新能源、生物医药被列为首批重点突破产业。作为协议落地的核心载体,山东大学内蒙古研究院于2025年1月启动建设,先期聚焦乳业技术升级与生物医药研发,计划3年内拓展至新能源材料、储能技术、智能制造等战略新兴领域。 同时,在国家西部计划等大战略持续推进的当下,大学生志愿者在内蒙古等边疆地区愈发展现出高校学子的贡献力量,探究边疆建设和校企合作不仅符合国家战略,也迎合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战略,更展现了山东大学在边疆的建设力量,具有巨大的调研价值。 内蒙古研究院即将挂牌,选择内蒙古研究院作为社会实践对象紧跟学校时事,有望得到学校的支持和关注,对远征顺利开展和之后车协的发展壮大都有帮助。此外由于内蒙古研究院还未正式成立,相关资料较少,选择内蒙古研究院为实践主题,难度也较大,但可供发挥的空间比较大,相较于以往的社会实践更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 二、选题分组 参照以往社会实践队人数一般不超过10人,结合今年远征队20-30人的规模,今年的社会实践预计分为3组,三个选题分别由三个组长负责,立项学院为组长所在学院。各组的组长和副组长由原社会实践小组和外联小组成员担任,组员由远征队正式成员分编各队组成,各组人数根据任务量确定但基本持平。 以下为本次社会实践主题下的三个细分选题及组长分配情况: 1、走近志愿者,聆听建设故事 组长:陈昌源(物理学院) 副组长:郭怡心 主要内容:以人为本,采访志愿者,以一线志愿者们的真实案例了解山东大学在内蒙古的建设现状,挖掘建设工作中的真实事迹。有温度地呈现山大内蒙古建设情况 方式:访谈 采访对象: a.基础研究人员(山东大学/内蒙古大学/其他研究院合作学校的导师、研究生、志愿者等,是本选题社会实践的重心); b.西部计划参与者(专项生/选调生); c.山东大学内蒙古研究院院长; d.微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 e.糖中心/环境学院等其他学院负责人 2、调研企业,了解产业发展 组长:卢茂阳(经济学院) 副组长:匡乘志 主要内容:参观与研究院未来合作方向一致的当地企业,主要是乳业、生物医药产业、能源产业,了解产业发展情况,面临的发展问题,以及需要研究院提供哪些支持。 方式:参观企业;访谈 目标企业:有待进一步筛选 a.乳业:伊利、蒙牛 b.微生物与生物科技:金宇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动物疫苗领域龙头)、蒙古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球谷氨酸钠领军企业) c.新能源:金风科技(风电领域龙头)、内蒙古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单晶硅材料) d.无人机与高端制造 3、走访政府部门,全面了解合作内容 组长:高在濠(信息学院) 副组长:李婧 主要内容:从政府层面了解内蒙古研究院的合作内容,了解相关政策。如果有可能可以由政府部门推荐去相应合作项目处实地考察;如果采访不成或内容较少,可以采用备选生态考察方案。 方式:访谈;实地考察 相关部门: a.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 b.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c.呼和浩特市发改委; d.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备选生态考察方案) 备选方案: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 三、目前进度 选题1、2已完成初步方案,接下来需同外联确定具体调研对象。 选题3访谈问题未设置好,备选方案尚未明确。 四、一些期待 关于社会实践要怎么开展,社会实践小组和外联小组的伙伴们开展过讨论,之后会大家分享我们对于社会实践的看法。也希望能大家在今年的社会实践中收获些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