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自行车协会论坛

标题: 小人物生命的光辉 [打印本页]

作者: neck    时间: 2009-12-18 23:35
标题: 小人物生命的光辉
今年只去影院看两部电影,我选的没错。
一是早些的《窃听风云》,二是今晚的《十月围城》。
片中最动人的是一个个失去的生命。也许没有崇高的理想,也许没有美好的前景,甚至很多人不懂得为什么,更甚至有些人不识字,但是他们都义无反顾的献出自己最宝贵的生命。在这里,春秋大义被反复高喊,但我始终认为它没有占据主流,人们都有自己的利益,一部描述革命牺牲的影片,这样拍摄真可怕。可怕的是什么呢?我问自己——也许就是因为真实!看惯了高大空洞的红色故事,又看惯了酷冷的世间现实,我们将作品与现实远远割裂。以为献身离我们很远,甚至不少人大呼《蜗居》才是我们生活的真实。难道,我们的阅读、求索、经历就给了我们卑鄙的教育吗。终于我们看到真实的高尚。人物渺小到让人觉得进不了电影,原因简单到有些搞笑,但他们都坦然的死了。为了老板的一份恩情,为了一段阴影的了解,为了孩子,为了报仇…他们都加入到一个似懂非懂的为了四万万同胞的事业,真的要死的,真的死了…他们淡定地死了,甚至最后在那样危急的时刻,帮别人拖延时间…或许,你可以有太多的不屑,可以有太多的其他见解,可是你有没有想到自己内心的一份豪情,曾读过无数书而又懂无数道理的我们,是否还会在牺牲的时候坚决的选择呢…一堆生来很卑微,死去很年轻的生命,他们简单的去选择了。为了简单的理由,用简单的方式奉献了。
可对我们,题目还是很难么?
谢谢电影又一次真实地去描述奉献。让我们每个人唤起心中正面的东西。气有浩然?其实对于几万万大众,我们无需每个人去学着“养吾浩然之气”,只要每个人心底的真善美浮现一些,不因生活的嘈杂而麻木于冷酷卑鄙,我们就有希望了。片中说,四万万同胞的福祉,我们只有一个孙先生,可我要说我们还有亿万沉于心底的善良和奉献。
也正因为如此,孙文能安全离去,共和能浴血到来。
一百四十五分钟里亮点很多。网站编辑用六十分钟打戏来做宣传,其实这个《蜗居》的宣传语里“来看蜗居吧,教你怎样做二奶”实在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了片子卖座,确实要把打戏精工一下,但我觉得片中李玉堂憋脚的宣言,大个拉倒木屏,方红死死拉住炸药库的门,啊四死死抱住阎孝国,甚至史密夫带兵“押人”,都大大盖过了打戏,那一刻,他们那漂泊的无助的生命里被社会、政治欺压得几乎消失的正气与勇气冒了出来。
我们几乎是感恩地看到了希望。
作者: neck    时间: 2009-12-19 16:19
想大家都在忙考试,也是刚刚上映,下载不到,估计没有人有闲心有机会来看,所以可能大家都莫名的看不懂我在说什么吧。
其实现在我也很忙,最近常常通宵。但不知为什么就是特别想说一说这部片子。的确,它有很多很多的不完美,但或许就是因为在近三年的电影市场里,这片子很可贵吧。现今,几个流氓商量一晚上就可以拍出来的片子可以卖到上亿票房,电影人在高呼中国影市的春天到来了的时候大多忘记了自己的责任。数钱开心着呢,什么是电影?忘了。无论什么事,要做好就得用感情在里面,电影也是,一部看了让人想说点什么的片子,才有价值。

香港影片很突出的一个强项就是描述小人物,朴实无华中荡气回肠。
这部片子虽然是九帝一后的大制作,却没有内地和欧美影片炫明星,炫特效,炫场面的浮躁,依然真实的探究小人物的心。也更不是内地影人们理解的写小人物就是拍一部长版小品。
幽默到可爱,悲壮到心痛。
港式幽默必不可少,从许冠文到周星驰,再到现在的N多港导,让我们乐在其中,又酸楚在其中。

李宇春演了一个不男不女的角色,倔强的气质很像她本人,刚出场时还引得一阵哄笑。但当剧情一步步走下去,影院里的笑声本身越来越显得可笑。从小逃亡的苦命的孩子,终于盼到了一个大概能回家的机会时,自小在她周围的几乎所有人都惨死了。由于身世险恶,她是个不懂得跟外人说话的孩子,跑到大商李玉堂的家只会用“我”来开口……就这样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孩子,她其实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新浪说她是为报仇,可是找谁去报她都不知道,我觉得也就是一口饭,一笔葬父的费用,以及刹那间对父亲的理解让她毅然杀入乱弩密布的街道,又毅然顶住炸药库的门口。或许她没有董存瑞那样想到了革命前景,高喊革命口号,但她一样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
虽说电影有演绎杜撰的成分,但当字幕出现“方红,籍贯xx,生于xx,卒于一九零六”时,我只能说这一段历史的确有个值得敬佩的女子。

巴特尔演了一个傻傻的鲁智深,一只手拿起几袋大米的出场让人发笑,一路向南不到海边不死心的笑话冷得要命,一个傻大个用投篮的姿势对付敌人也足够创意。可是当这个搞笑的巨人,先后两次被一群杀手群刺,中间还坚定地站在那里,拉倒木屏,躺在血泊中目送“战友”逃走时,我们肃然。
不禁回忆起,那段简单的冷笑话的背后有着怎样的背井离乡的故事,走遍大半个中国的他,最后在英人统治的地方卖起了臭豆腐,一身好身手的他为什么不到陆地的尽头就混不到一个生息之所,一掌拍断花架的巨人,是不是也因为惩恶扬善的义举而丢了饭碗。甚至像任达华的戏班一样,浴血杀敌却背个叛徒骂名。是不是残酷的社会,不公的生活给了他一听到杀坏人就什么都不顾的勇气?总之,他也不懂孙文是何许人也,但他有着自己绝不卑微的正义感。

感人的事情很多,一个个明星们也确实不是来当花瓶的。飚演技,谁都不逊色,每个人物都有多维的丰满的。

纵然是反派头子,朝廷鹰犬阎孝国,也有血有肉,有胆有义。老师骂他愚钝,他不是小人般反击,而是描述一番自己的世界观。忽然发现这个家伙虽然够愚昧,但好有家国梦想,好是一个“干大事的人”。

纵然是被赌吞噬了尊严,甚至丢了老婆,还在替别人卖命挣钱去赌的沈重阳,也是个有爱心,有情义的汉子。别人支付他用命换来的钱的时候,先扔到地上,再踩一踩,才让他去捡。或许是时代造人吧,沈重阳最后也觉醒了,而且干得漂亮。梁家辉说,鞠躬尽瘁。我看,剧中每个人物,都鞠躬尽瘁了,没有给自己留一点机会,完全烧尽了自己,体无完肤者大有人在,他们的心灵却都是饱满的。一个没有尊严的赌徒完成了自我救赎,在一个壮丽的救赎一个民族的事业里。

纵然是不识字的拉车小伙计,也知道少爷的书有意义,也知道从报纸上剪下爱的语言,也知道死死抱住阎孝国的腿,昏了死了也要抱住,因为自己在死亡边上多坚持一会儿,少爷和那个不知道来干什么的孙文就可以多一点时间。一点都不做作,一点都抬高,一点都不虚伪!为什么他会这样去做,因为老爷对自己很好,因为少爷对自己很好。在民主共和的大事业中,他的这一点见识可以说腐朽愚昧了,但是那精神,卑微小人物的精神,对少爷老爷告诉他的一场据说可以救四万万人民的革命的信任,其实是对身边的人的信任,信任本身就很可贵,信任让他做出了不卑微的事情。

演技最佳,我想这里网上公认的应该是王学圻了,燕十三一般的精神,这个香港大商人不输一年前在梅兰芳里的扮相。在中国,商人是从来没有地位的,在中国天经地义的思维告诉商人,老子允许你你挣点钱你可以辛辛苦苦挣点,还得叫奸商,不让你挣钱你再辛苦也白搭。因此商人总不是回报社会的典型,拼命保住一点钱就不错了,哪敢去掺和造反,去呼唤国家未来。在中国,传统的封建礼教影响几千年了,那个时候的人传统一点重视儿子完全没什么,哪怕现在这种思想高度前进的社会,很多人还是要不择手段地去要个儿子呢。可是,他把产业和独子都献了出去,纵然不是很情愿,纵然一再强调自己只是个商人,但是那次危机时刻他怕了,躲了?难道梁家辉的一封信就让他回心转意,看到革命的美好前途吗?绝不是,敌人有枪,抽签定生死,这些他都懂,家大业大,关键时刻他一句否定谁也没办法,可是他没有否定,他够可以的了,一个不知吃了多少苦才筑起一番事业一个家的老头子,妥协就是他给革命的最大牺牲,默认就是他给革命的最坚强支持。
结尾处老泪纵横的李玉堂,和笑着死去的李重光,这一对父子让人慨叹。
作者: neck    时间: 2009-12-19 16:39
琐事比较烦。2楼这一点断断续续写了一天。不知道何时收尾,先帖几个链接吧。

一部小人物的悲壮史
http://www.douban.com/review/2872372/

是你选择的大爱,不能选择的时代
http://www.douban.com/review/2825560/

城中皆义士,无人似明星
http://ent.sina.com.cn/m/c/2009-12-11/10002806695.shtml

《十月围城》围住了什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86ed60100gc6t.html?tj=1

新世纪周刊:《十月围城》和香港影人的执念
http://news.sina.com.cn/c/sd/2009-12-10/110319231150.shtml

我没有办法不写点什么
http://www.douban.com/review/2872700/
作者: 梁超宇    时间: 2009-12-20 10:37
关于电影,好像看了很多,但绝对忘记的更多....
但后来慢慢觉得看电影成了看一种真实,一种来源于对生活本质最无奈却理所当然接受的心情。
貌似关于战争,永远给我留下的印象不是号声有多嘹亮,奇怪是总觉得大部分人在杀害或被杀的瞬间是没有什么目的,那似乎成了被支配的动作...
生活真实,人更真实。
感觉好多人都看过很多电影哦!
作者: 香菇鱼头    时间: 2009-12-20 13:05
很少看国产电影,不过看完你的帖子很想去看看这部十月围城。




欢迎光临 山东大学自行车协会论坛 (https://bbs.casdu.cn/) Powered by Discuz! X3.2